全国首部全景式反映三线建设民兵长篇小说即将问世
西部网讯(通讯员 巴远君)“三线建设”,对于旬阳人来说是一个神秘而又熟悉的词语,说它神秘是因为这个词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因为保密,是不见于报端的,即使当时的人们说起,也十分神秘,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更是少有所闻。
说他熟悉是因为,旬阳曾经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而且父辈很多人都参加过当时的建设,其历史价值和记忆弥足珍贵,对那一时代的记录显得尤为重要。
旬阳籍作家陈海钵历时4年,创作完成35万字长篇小说《赤涩岁月》,有待出版。《赤涩岁月》是作者跨越45年时空,打造的一部篇幅巨大,故事宏伟、情节曲折感人,历史重大题材小说,具有极强的历史价值、学术研究和现实意义,填补三线建设时期这段历史文化中民兵空白,已经引起市有关部门的重视。
该小说集中描写全国三线建设吹响号角后,陕南山区人民在三线建设中(抢修襄渝线)的感人故事和陕南风土人情,讴歌大智大勇大爱的三线民兵精神。
作者在走访大量三线民兵、铁道兵、学兵,以真实的史料、严谨的文风、流畅的语言、饱含深情向我们讲述了60年代末,陕南太极县8万民兵配合铁道兵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三线建设战役,全景式展现太极县民兵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和落后是施工设备技术下,不怕牺牲、克服困难、发挥聪明智慧,完成党交给的三线施工任务,实现了1973年10月15号襄渝线全线通车。
三线结束后,民兵们回到农村,几十年来继续发扬和继承三线精神,在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又发挥着积极巨大的作用。《赤涩岁月》真实表现了军民鱼水情,再现三线人的喜怒哀乐、爱情婚姻家庭和人生理想追求,歌颂广大民兵和当地党委政府在三线建设中的重大贡献。
该小说展现了一副三线建设历史画卷,一代人的赤涩记忆,一段40年的生死恋情,目前已经入围安康市重大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扶持项目。
【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
按照中国军事经济地理区划,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