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世界贡献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4年发布的第五次评估报告,如果到2100年时全球二氧化碳当量浓度约为450ppm或更低,则有可能将本世纪的温度变化保持低于2摄氏度。在此情景下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要比2010年降低41%~72%,2100年排放水平接近于零,甚至更低。能源系统必须要有大规模改变,大幅提高低碳能源的供给。IPCC预测,低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百分比在2030年和2050年要分别达到24.5%和60%,2100年甚至要高达90%以上。
IPCC只是对未来减排情景进行预估,但并没有提出减排的技术路径。如何减排由各个国家自己提出构想,如德国就制订《面向2050年能源规划纲要》,明确2050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的目标是,占总能源消费比例达到60%,占总电力消费比例达到80%。世界各国都在按照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的谈判进程需求,积极准备在上半年发布各国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s)。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个伟大的规划,其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提出了中国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而且为世界贡献了一套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源解决方案。国际上对能源资源的分布、状况研究很多,有区域性解决方案,比如撒哈拉沙漠的太阳能跨洲向欧洲输送,但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解决方案很少有人提出。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第一个。根据该书描述,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各地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方便地输送到全球各地的各类用户,到2050年,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0%左右,成为主导能源,此时全球能源碳排放仅为1990的50%左右,可以实现全球温升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卢强认为它是“站在全球高度提出的,具有可行性的顶层设计”。
在2014年9月24日的联合国气候首脑峰会上,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在发言中强调,“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将以更大力度和更好效果应对气候变化,主动承担国际义务”。对中国而言,积极参与全球气候谈判是积极参与国际治理的重要平台。中国的责任不仅是国内的减排,还包括与世界各国共同提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并以中国强大的政府行政能力、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制造业扩展能力,建设全球的清洁能源体系。
全球能源互联网方案作为一个统揽全球的能源低碳化方案,为世界各国合作推进气候变化进程,从技术视角提供了一种可能方案。国际气候治理本身也是政治和经济和科技的互动过程,中国的这个技术构想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对于引导各国未来的减排行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于目前气候谈判中屡屡陷入僵局的低碳技术转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合作思路。
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意义还不仅在于远距离输送清洁能源,它还强调“国家泛在智能电网适应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间歇式电源以及各种分布式电源的友好接入和各种用能设备即接即用,并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移动终端相互融合”。这将使得清洁电源的发电行为、消费侧的用电行为等信息得到广泛采集,这将对温室气体核算提供技术支撑,对于形成具有全球统一标准的碳减排MRV(可衡量、可报告、可验证)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分布式发电和分布式储能依托能源互联网实现了数据集成,它保障了分布式减排项目数据的可采集性和真实性,大大降低了项目核证成本,使分布式减排项目组合为CDM减排项目或中国的CCER减排项目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为繁荣碳市场乃至推进全球碳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技术可行性。
(来源:国际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