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陕西全面推进水土保持国家重点工程
20.10.2015 10:50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005年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从治理黄河的大局考虑,启动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项目的立项工作。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评估,拦沙工程项目有望在黄土高原启动实施。
一、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概况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涉及陕西、内蒙古两省(区)的延安、榆林、鄂尔多斯三个市的15个县(旗、区),主要分布于皇甫川、无定河等9条主要支流,面积1.88万km2,年平均侵蚀模数高达2.17万t/km2,年平均水土流失总量为4.08亿t,是黄土高原强烈侵蚀的中心,也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省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总面积1.4万km2,占总面积的74.7%,涉及榆林、延安2市12个县(区)。
二、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背景及建设规模
2002年,国务院批复的《黄河近期重点治理开发规划》,将7.86万km2的多沙粗沙区列为黄河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水利部于2003年编制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淤地坝规划》,加大了黄土高原淤地坝工程的建设工作。
从治理黄河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虑,为更加快速、有效、稳定地拦截进入的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确保黄河安澜,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04年—2005年,界定出对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影响最为严重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1.88万km2,并提出了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的总体布局,组织编制完成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建议书》。2011年国家发改委对该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
拦沙工程项建批复后,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也多次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对黄河多沙区特别是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进行了考察,对拦沙工程建设进行了论证分析。黄委会、黄河中游局在陕西、内蒙古两省(区)及有关市、县的配合下,编制完成了《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一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5月国家发改委委托投资评估中心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评估,基本同意了项目建设方案。目前,黄委会和陕西、内蒙古两省(区)正在积极开展环境评价、地质灾害等可研审批前置条件办理工作。
根据拦沙工程可研报告,规划我省建设拦沙工程7991座,总投资107.8亿元。项目实施后,可增加拦沙库容17.4亿t,增加坝地30万亩。
三、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拦沙工程建设是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拦沙工程项目是我省继“丹治”项目后的又一个重大的水保项目,投资力度之大、强度之高,在我省水保项目中尚无先例。拦沙工程的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推进“三个陕西”的建设。
第一,拦沙工程建设是根治“悬河”之危,永保黄河安澜的重要措施。黄河水患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大量的泥沙造成下游河道持续淤积抬高,使黄河下游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地上悬河”,泥沙问题是黄河成为“悬河”的症结所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是黄河泥沙特别是粗泥沙的主要策源地,建设拦沙工程,可以把泥沙就地拦截,不但减少了下游河床的淤积,保护了下游的安全,而且为下游节省了巨额的清淤加堤费用。我省拦沙工程建设可增加拦截泥沙能力17.4亿t,按照三分之一淤积在下游河道,河道清淤费每吨45元计算,仅此一项效益可达260亿元。
第二,拦沙工程建设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陕北地区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关键措施。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也是陕北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所在地,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极大地限制了能源重化工基地效能的发挥和其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影响当地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建设拦沙工程可以有效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第三,拦沙工程是促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实现我省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开展拦沙工程建设,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同时拦沙工程建设还可以有效改善广大黄土高原严重缺水地区的人畜饮水条件和农村交通状况,促进山区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加速农村社会进步,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总之,尽快实施拦沙工程,对解决黄河泥沙淤积问题、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0.10.2015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