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路公交车三年丢了上千把铁锤 车队无奈用铁链拴

11.04.2015  04:52
核心提示: 一把安全锤20元,从2012年4月份到现在,已经丢了1000多把,一把锤子上的铁还不到100克,谁知道人家偷回去干啥用?闹得我们实在没办法,就用铁链子把安全锤拴到车厢里。你看,锤子、链子连同底座全部被偷走了,这偷走的不是铁锤,是乘客的生命安全啊!”4月10日,西安市610公交车队负责人苦恼的这样说。

“一把安全锤20元,从2012年4月份到现在,已经丢了1000多把,一把锤子上的铁还不到100克,谁知道人家偷回去干啥用?闹得我们实在没办法,就用铁链子把安全锤拴到车厢里。你看,锤子、链子连同底座全部被偷走了,这偷走的不是铁锤,是乘客的生命安全啊!”4月10日, 西安 市610公交车队负责人苦恼的这样说。

铁链锁住安全锤 紧急情况咋逃生

昨天,记者从西安火车站乘坐一辆610路公交车,看到车厢左前侧只有一个固定安全锤的底座个一节长约40厘米的铁链子,右后侧一把安全锤被粗小拇指头粗细的铁链子牢牢锁在底座和扶手上,左后侧一把同样用铁链子锁住的安全锤锤柄断裂。

“您觉得把安全锤用铁链子锁在车厢里合适吗?”记者问一位40多岁的男乘客,对方皱着眉头瞟了一眼救生锤,冷笑了一声说,“‘切’!肯定是被人偷得没招了,才想出了这办法,谁把这拿回家有啥用呢?简直是闲的没事干了。”旁边一位60多岁的女乘客说,“真正遇到了紧急情况,哪里还能顾得上从铁链子上解下救生锤,还不如不要了,你说这能起个啥作用?图好看吧,铁链子又那么粗,还锈迹斑斑。”

“乘客的素质问题,坐了这么多年公交车了,每辆车上都有安全锤,谁不知道它的作用?你把人家的‘救命锤’拿走,万一遇到紧急情况,让大家拿拳头砸玻璃呀?简直是开玩笑呢。要是还有点公德和良知,就赶快给人家悄悄地还回来,你放到家里有什么用?”“另一位头发花白的女乘客说。

三年丢了上千把 铁链锁锤属无奈

记者来到位于赵村的610公交车队,负责安全的副队长侯长贵从柜子里取出半编织袋安全锤说,“车队总共34部车,每辆车上配3把,几个月就得配置1袋子,1袋子是200把,一把批发价是20元。锤都到哪里去了?都被乘客顺手拿走了。从2012年4月份到现在,陆陆续续丢失的安全锤至少超过了1000把。实在没有办法了,就用细铁链子把锤子拴在车上,谁料人家拽断铁链偷走锤,我们又换成粗铁链子,没想到锤子、链子连同底座全部被偷走了。

侯长贵一边说着,一边将记者带到一辆回场的公交车上,指着车厢内3处安装安全锤的部位说,“你自己看,连铁链子都被拽走了。一把锤子上的铁还不到100克,不知道拿回家能干啥?我们分析了,610路公交车从大唐芙蓉园南门到赵村总共41站,单趟26公里,其中从火车站到赵村沿途人员复杂,素质相对较低。”

“不过,我们刚新接回来了3部车,现在配置的安全锤有报警装置,每把购置价80元。谁要是还想拿走,只要警报声响起,就等于向全车乘客把自己给暴露了。”侯长贵接着又把记者带到另外一辆新购置的公交车上说。记者发现,他刚取下一把安全锤,锤子立即爆发出“呜呜呜”的报警声。

每辆公交车上都丢过安全锤

记者随后分别乘坐了K17路、5路、602路和45路公交车,看到每辆车厢内都配置有8把安全锤。记者分别询问了每辆车的司机,对方都说时常丢失,但每次回场后安检时都及时补上去了。其中K17路公交车司机说,2012年刚刚配置上安全锤时,人们可能处于好奇,时不时会发生乘客顺手拿走安全锤的现象,跑一趟车回来,就发现两三个安全锤不见了。最近一年多来,或许是人的素质提高了,也普遍知道了安全锤的作用,丢失的现象慢慢少了,但偶尔还会发生。2014年全年,他的车上总共才丢失了一把,情况还是有所好转。

记者随后从西安市公交总公司了解到,公交车上丢失安全锤的现象依然没有绝迹,但总体情况比前几年好得多了。总公司、分公司、车队每天都要对每辆公交车进行抽检和定时例行安检,随时发现有丢失现象,随时就会补上,至于这几年来全市公交车总共丢失了多少把安全锤,他们还没有详细统计过。总之,还是呼吁人们一定要爱护公共设施,别再贪图小利而给大家带来不便。

如何正确使用安全锤

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安技科负责人说,安全锤的使用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你逃生所有的时间。当公汽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时,迅速逃离现场就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窗口就成为乘客逃生通常的选择。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公交车逃生窗有提拉式、推拉式和外推式三种,紧急情况下,一两个逃生窗明显无法满足全车人迅速撤离,尤其是空调车辆。因为空调车辆的车窗是密封,一旦遇到火情,万一车门线路损坏,电动门打不开时候,为了更快、更有效逃离,需要利用安全锤敲碎车窗玻璃进行逃生。

紧急情况下,拿起安全锤以90度方向击打钢化玻璃四个角的地方,不要敲击中间部,中间部分最为结实。因为有些玻璃是有贴膜的,所以玻璃破碎以后不会立即脱落,可用脚踹开,玻璃脱落以后要及时有序地跳出车体,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本报记者 赵丽莉 实习生 刘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