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托管 为“放学去哪儿”求解
导读: 一些社区为孩子们开办的“四点半学校”能否成为破解“真空期”的有效途径?而社区学堂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新的困扰与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呢?
核心提示在学校放学与家长下班之间,有长达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期”,这时的孩子没人接送,无人管理,让很多家长为此忧心不已。校外托管班虽多,但其一方面收费不菲,另一方面卫生条件、管理规范程度都令人担忧。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些社区为孩子们开办的“四点半学校”能否成为破解“真空期”的有效途径?而社区学堂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新的困扰与难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呢?
■记者 蒋黛 文/图
家长下班晚
孩子“放学去哪儿”成难题
每年开学季,当一年级的小学新生们背上书包,踏进学校的大门,不少父母在享受孩子成长喜悦的同时,却也面临着新的烦心事:小学生四点左右放学,而大部分上班族的下班时间都在五点半以后,年龄稍大些、比较听话的孩子,可以带把钥匙自己回家,但对于低年级或学校离家较远的,这种方法显然行不通。于是,对于很多家有儿女的父母来说,“谁去接孩子”就成了他们心中的头号难题。
“自从儿子上小学这一年多里,我几乎把身边的亲戚朋友麻烦了个遍。”一提起孩子每天上下学的接送问题,家住西大街的张女士就十分发愁。她告诉记者,自己单位在东郊,下班后赶回来最快也要到六点多,爱人更忙,有时加班到七八点,双方的父母都不在西安居住,平时经常没人去接孩子放学。“儿子在大学南路小学读二年级,学校离家有三站路,现在外面车多人杂,我当然不放心他自己坐公交车回家。”于是,张女士只好拜托一位和自己住同小区,女儿也在该校上学的家长,帮自己接孩子。“但人家也并不是每天都有空,其他时间我只好自己请假提前下班,或是请亲戚、朋友甚至同事帮忙。”久而久之,为了接孩子,张女士欠了不少人情,更重要的是这些麻烦所带来的心理负担:“每到快放学时,总要担心谁去接孩子的问题,自己去不了还要给老师打电话说明情况,实在是劳心劳力。”与此同时,儿子总被暂时带往亲戚朋友家写作业,也让她担心孩子在陌生环境里不适应,学习效率受到影响。“这样下去总不是个办法,这学期开学后,我也打算找一个托管机构,能让孩子放学后暂时在那里写作业,下班后再将他接走,解除我心头的后顾之忧。”
校外托管班
“隐身”居民楼 大多无资质
在如今的上班族家长当中,有着和张女士类似难题的显然并不在少数。上周四下午四点半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南关正街的西安南门小学门口。此时放学铃声刚刚响起,校门口被赶来接孩子的家长围得水泄不通。小学生们正按照班级排成队列,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学校。一出校门,就有部分学生被等候在门口的家长接走,另一部分则就地散开。而在校外接孩子的人群中,有几个人的身影十分引人注目——这几位“家长”的手里都举着有“××托管”字样的木牌,一边等待一边向校内不断张望,而随着学生们陆续走出,很快就有几个孩子聚集在了牌子下面,而他们则在清点够人数后,便带着一群学生先后离开。
在记者上前攀谈后得知,这些举着牌子来接孩子的“家长”,其实都是学校附近托管班的老师。他们每天将学生接走后,在托管班内吃晚饭写作业,直到家长下班。记者注意到,仅在南门小学门口,就有四五个这样的托管老师,每位老师接走的孩子少则两三个,最多的达到十几个。“我们托管班离这里不远,走路最多十分钟,在文艺路小学还有另一位老师,负责接那里的孩子。”当记者以家长的身份上前询问情况时,一位老师十分热情地介绍道,随后带领记者来到了位于文艺路的某小区,在一幢居民楼的11层便是这家托管机构。这是一套十分普通的三室一厅住宅,大约130平方米,客厅被作为接待室和孩子的活动区域,两个房间内都摆放着课桌椅,其中一间还有一面用来教学写字的黑板,另外一间卧室内,摆放着几张架子床,上下铺都是样式统一的床单被褥。
“这些床铺是午托的孩子休息用的,我们每天都会定期用紫外线灯消毒。”这位老师指着门上贴的一张“清洁日志”解释道。这家托管班的午托+晚托收费为830元/月,仅晚托则是730元/月。“中午接送,组织孩子吃午饭和午休,下午从学校接到这里,先吃晚饭,然后一起写作业,我们有专门的老师进行辅导,家长下班后几点过来接走都行。”此外该老师还告诉记者,为了保证管理的规范性,托管班最多只接收25个孩子,然而记者在观察后发现,这间托管班为孩子准备的床铺只有十多个,在咨询期间,对方未出示且墙上也并未悬挂任何证照。而在记者追问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教师有无相关资质时,对方显得闪烁其词,最终也未正面作答。
据了解,在我市的很多小学附近,都存在着类似的托管机构,它们藏身在居民楼中,其服务涉及孩子的餐饮和住宿,有些甚至还连带开设有培训班或辅导班。这些托管机构的遍地开花,其背后必然是巨大的市场需求,但与此同时,由于大多没有证照和办学资质,其中所潜藏的安全隐患也不禁令人担忧。
社区帮带娃
“四点半学校”或成解决之道
周五下午一放学,南门小学五年级学生田思懿就背起书包离开了学校。然而他并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位于东木头市的端履门社区,在这里,有一所专门为社区内小学生开设的“四点半学校”,放学后孩子们不仅可以在“教室”里写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还有社区工作人员进行辅导。“我的家离这不远,父母在附近开理发店,要很晚才能下班。”王思懿说,虽然可以先回家或去父母店里学习,但自己还是更喜欢来社区写作业,“家里地方比较小,还有爷爷奶奶看着妹妹,这里小朋友多,学习更有气氛。”端履门社区主任张彬告诉记者,像王思懿这样放学后来“四点半学校”学习的孩子,每天大约有10个左右,大多来自附近的东厅门小学,父母也大都是社区居民或暂住人员。“端履门社区是个大社区,居民约有5000人,由于地处市中心区域,附近的骡马市、兴正元商场中有很多商户都在这里租住,外来流动性人口也数量庞大。”而这些流动人员和商户的子女,很多都存在着无人看管的问题,这也是张彬从去年起在社区开设“四点半学校”的初衷。“就是想让附近居民商户的子女,放学后能有个写作业的地方。”于是,端履门社区的会议室里放置了桌椅,成为了一间临时“教室”,社区近两年新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就成了孩子们的“辅导老师”。“遇到不会的题目,他们都会主动来问,我们工作之余也会去‘教室’里转转,帮着看管孩子。”社区工作人员张磊说,孩子们的到来让原本就人来人往的社区变得更加热闹了,而有工作人员的看管和照料,也让他们的父母放心不少。
“孩子刚刚一年级,放在外面的托管班里,我总有些不踏实。”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高辉告诉记者,自己是兴正元市场内的商户,由于下班较晚,于是每天都会将女儿接来社区学校,让她在这里玩耍或写作业。“我也去考察过一些托管班,都是在一些私人住宅或出租屋里,放几张课桌几张床,看起来让人不放心。相比之下,社区的工作人员更负责任,安全上至少有保障。”高辉说,女儿也很喜欢社区学校里的环境,“和其他小孩子在一起,她每天都玩得很开心。”
人少资金缺
公益性托管需更多助力
据了解,目前在我市,已有不少社区开设了类似的“四点半学校”。位于劳动北路的西仪社区,“四点半学校”已经开放了4年有余,这里除了为学生们准备专门的教室之外,还开设了科普图书室,在其中收集了各种书籍、标本、模型,不定期举办各种讲座或兴趣班,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增长知识见闻。“负责给孩子上课的,都是社区内的老干部、老党员,或是辖区学校的党员教师,每当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就进行统一登记,邀请学校老师前来辅导。”西仪社区主任杜光彩告诉记者,除了举办各种兴趣班之外,每到寒暑假,社区还会组织孩子进行法律、科普、安全知识讲座。“相处的多了,孩子们也把这里当成了家,平时忘带钥匙,丢了书包,或是谁摔跤碰伤了,都会第一时间跑来寻求帮助。社区居民都把我们这里叫‘校外托儿所’。”杜主任表示,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开设,的确为许多社区居民解决了心头之忧,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社区学校属纯公益性质,不对居民和家长收取任何费用,因此无法聘用专职人员对孩子进行管理,“就我们社区而言,平常有一位住在小区内的退休教师,义务帮忙照看这些孩子们。”但“四点半学校”开设和日常运行所需要的各项开支,都并无专门的经费,只能利用社区的现有资源,“有的孩子调皮,破坏了桌椅等公共设施,造成的损失也只能由社区自行承担。”
在采访中,端履门社区的张彬主任也曾向记者提出类似的问题,由于社区工作复杂琐碎,人员的日常工作量也非常大,还要抽出时间精力对孩子进行看管和辅导,难免有些力不从心。“经常出现工作人员去照看孩子或辅导功课时,突然有群众前来办事找不到人的情况,而想要二者兼顾,则需要多配备1-2名工作人员,专门对孩子进行管理。”除此之外,“四点半学校”所带来的各种开销增长,张彬也呼吁相关部门能够给予一定的支持:“例如为教室购买的桌椅,加装的空调等等,目前都是由社区自行筹措经费。”张彬坦言,社区“四点半学校的”开设,为孩子放学“真空期”的看管问题提供了破解之道,对于家长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如果能够予以鼓励和支持,将有利于将这种模式在更多社区推广开来,“让更多家庭不再为孩子的安全担忧,也是维护社区和谐稳定的有效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