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间公益组织生存状态调查:用生命影响生命
12月3日,一个署名“来自马二村的村民”的网友给“陕西爱暖人间公益中心”负责人陈丽娟发来信息:在网上看到你们给我们村王谦小学募集资金并修缮学校,特别感动。作为一个从马二村出来的人,我也想从现在开始帮助别人,想捐一件朋友从国外给我邮寄的衣服和用了不到一年的笔记本电脑……
收到信息,陈丽娟也非常激动:作为公益志愿者,我们最大的满足不仅在于给予,更在于自己的行为能感染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
志愿者,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且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在陕西省的民间公益组织里,就有着一大群无偿服务的志愿者。西安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西安市的志愿者人数达77万人。
陈丽娟说,之所以能坚持做公益,是因为做志愿者不仅是给予,也是一种获得;不是好奇心的满足,而是心灵的需要;不是教育者,却用生命在影响生命。近日,记者就走访了三位活跃在西安民间公益组织的志愿者。
家不在西安、想父母、交不到男朋友、上个城墙也没人陪……过去,每当负面情绪像潮水般涌来的时候,李艳平总是无法抵挡:为什么我就这么“悲催”?而在参加了公益组织后,她觉得自己慢慢变强大了。
李艳平:我感受到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东西
“和那些服务过的智障儿童相比,我是一个健康、能独立思考并主宰自己生活的正常人,还有什么可抱怨的?”现在,李艳平经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21岁的李艳平来自陕西青年职业学院,今年大三,学的学前教育专业。一副稍显夸张的黑框眼镜加上淡淡的妆容,一看,她就是个时尚的姑娘。因为家在遥远的内蒙古,双休日,爱美的她一般会去逛街、购物,尤其爱买衣服。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西安市阳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亲子手工制作坊”活动,教5-12岁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做香包。李艳平平时就爱做手工,因此,当天的课堂上,她特别的兴奋和投入。
“谢谢你啊,我们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是个非常好的体验”、“以后再忙,也要抽出时间陪孩子”……活动结束时,许多家长都向李艳平表达了谢意。得到大家的肯定,当天,李艳平睡觉时都挂着满足的笑容。做志愿者的开心,让她非常期待参加第二次、第三次公益活动。就像人生打开了一扇窗,李艳平说,好像有一股力量,促使她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更积极了。
“做公益,使我感受到了比同龄人更多的东西”,李艳平说,在11月9日的亲子彩绘DIY活动中,她第一次接触到自闭症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她看到,对于性格古怪乖张的孩子,每一个父母都耐心地陪在他们身边,不抛弃、不放弃。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给家长一个拥抱甚至一句简单的谢谢,都会让这些爸爸妈妈流下幸福的泪水。李艳平说,当时的情景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每次打电话,爸妈都只说吃好喝好,从没说过怎么爱自己。但是做公益后,她体会到了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现在,只要放假回家,她都会把自己的时间全部用来陪父母,关心他们的身体,买他们不经意说出的想要的东西。李艳平说,从关心身边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是公益带给自己最大的收获。
拥有AB型血的郭卫林从1999年起,就开始无偿献血,并一直坚持到现在。“少献点,少献点,不然对身体不好”,尽管周围许多人反对他献血,但谁也说服不了他。他说,每当看到鲜红的血液流进献血袋,自己就有一种奉献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