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报:陕西630公里渭河堤防主体建成

10.07.2015  09:59
          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党德才8日透露,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自开工以来,既定的五年目标提前半年基本建成,经过四年多时间,截至目前投资210亿元,630公里堤防主体全部完成,建设支流入渭口交通桥53座。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灌溉着两岸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全省64%的人口,集中着全省65%的生产总值,在陕西乃至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战略地位。
  
          多年来,渭河河道泥沙淤积,防洪设施标准偏低,水患灾害频发,水质污染严重,成为渭河沿岸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安全的最直接、最严峻的威胁。
  
          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规划通过加宽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滩、水量调度、绿化治污、开发利用,实现渭河“洪畅、堤固、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把渭河打造成关中防洪安澜的坚实屏障、堤路结合的滨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黄金水道、绿色环保的景观长廊、区域经济的产业集群。
  
          党德才介绍,大规模的治理已经产生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渭河全线防洪能力大幅提升,城防段达到百年一遇以上防洪标准,农防段达到30至50年一遇防洪标准。
  
          同时,按照建设人水和谐新渭河的治理理念,实施堤顶硬化、滩区绿化、水面景观和生态公园建设,建成了宝鸡市百里画廊、秦汉新城段景观带、岐山蔡家坡滩区景观等工程。
  
          记者走访渭河岐山段时看到,芦苇生态景观长廊景色宜人,栽植的大量芦苇、荷花等水生植物,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岐山县治渭办负责人魏军刚告诉记者,渭河岐山段综合整治工程已累计投资4.5亿元,建成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堤防16.4公里。当地挖掘河流特点,融入文化元素,打造独特节点河段,建设修复水生态,芦苇生态湿地景观效果显现。
  
          陕西省渭河综合治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党德才说,此次渭河综合整治突破了以往单纯工程治理的模式,坚持综合性全面治理,这在陕西当地前所未有。通过建设堤路结合防洪体系,实现“常遇洪水不成灾、设防洪水保安全、超标洪水有对策”的安澜渭河目标。
  
          同时,充分挖掘沿岸各地历史文化融入渭河治理。如在景观设计上宝鸡段反映了周礼文化。当地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突出水与历史、文化的结合,以雕塑、石刻、历史遗迹等打造渭河人文景观,提升渭河文化魅力。
  
          宝鸡市林业局湿地办工程师马亚思介绍,当地千渭之会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已明确了保护自然河流湿地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改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丰富生物多样性和承载宝鸡历史文化的目标定位。目前,当地已完成湿地保育区50米宽防护林带15公里和千河入渭口1500亩的湿地保护与恢复。
  
          据介绍,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竣工后,防洪体系基本健全,后期将主要开展生态建设和产业开发。在渭河宝鸡峡渠首至潼关入黄口,两侧堤防以外1500米左右范围划定保护带,重点开展生态修复、水源涵养、水景观提升及渭河产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