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不是概念 要从实际出发
共享衣橱、共享充电宝、共享购物车、共享按摩椅……共享不是万能筐,啥都往里装。此消息经三秦都市报9月11日报道后引发热议,专家表示,莫要盲目跟风搭“共享”顺风车。
打着共享旗号玩概念
共享概念顺应了市场发展和人们对便捷生活的追求。连日调查中,三秦都市报记者发现,很多服务都打出“共享”牌。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陕西 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石英研究员表示,目前,存在一些伪共享,有的打着共享旗号玩概念,其实是过去的租赁服务;有的其实是圈钱手段,几百元押金不好退;有的东西和服务其实是不需要共享的,比如共享充电宝,还要买数据线,不如直接买一个充电宝,价格也不贵。在他看来,共享是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互通有无,既可享用,又能节省资源,更好地服务人们生活。“利用互联网技术,共享停车位,就很有必要!”
在交通行业资深人士张先生看来,共享雨伞是很多商场和酒店早就存在的服务,现在一些所谓的共享经济只是改变了付款方式而已。他认为,真正的共享,是利用多余的资源,或者把紧缺的资源,通过第三方平台,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最后使消费者、所有者共同获利,三者共赢。
在其看来,当务之急需要发展的共享,应该是共享停车位,通俗地说,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小区或单位里空着的停车位,共享给街道上想停车且无车位的司机,它是基于陌生人存在的闲置物品使用权进行转移,获取报酬为目的的一种模式。“现在,西安的停车位是一种稀缺资源,缺口非常大,我们经常遇到的尴尬是‘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所以应该把停车位共享,方便更多人!”张先生分析道。不过,共享停车位背后,牵扯到业主、物业公司、车主、平台方四者的利益,任重而道远。
莫要盲目跟风搭“共享”顺风车
我们可以这样总结描述一下最近出现的这种现象:你骑着共享单车,用共享充电宝给手机充一下电;下雨了,借一把共享雨伞;想运动了,借一个共享篮球;累了,有共享按摩椅让你休息;在电影院等待时,有共享KTV供你打发时间;周末想出去参加宴会,开着共享汽车,启用共享衣橱,拿着共享纸巾……
现在,共享概念被炒得很热,想要投资、创业的人扎堆。有的“共享”设备或服务,如昙花一现,撤资、倒闭。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认为,不要从概念出发去规定啥是共享啥不是共享。实践出真知,应该从实际出发,去实践、探索,看看所在的行业到底适不适合发展共享经济。他建议,创业者或商家,不要一窝蜂都涌上去,都想搭“共享”的顺风车,导致同质化严重,盲目跟风的结果就是失败。
首席记者姬娜实习生方瑞江
共享不是万能筐啥都往里装 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