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科技创新工作再谱新篇章

07.04.2016  12:42

  “十二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工作紧密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科学谋划创新顶层设计,深入推动体制改革,大力营造创新环境,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贡献。五年来,全区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比“十一五”增长160.9%和160.98%;技术交易实现合同成交额798.4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135.29%。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了零的突破,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1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长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明显提升。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15年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10.28亿元,是2011年的2.14倍;获得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1817项,经费达14.08亿元。2014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达到122亿元,是“十一五”末期的1.9倍。
      “十二五”期间自治区科技厅重点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确思路,完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和《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先于国家做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重点部署。修订颁布了科技进步条例,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法律保障。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9个改革政策文件,科技体制改革部署基本完成。创新探索科技项目形成机制,有针对性建设项目储备库,从源头解决科技项目和经济需求两张皮问题。
      二是统筹资源,提升创新能力。设立4.48亿元内蒙古协同创新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推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实施 “百名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取得突破。建设38家新型研发机构,投入财政资金超过7亿元,带动盟市和企业投入超过15亿元,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示范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加快了科技创新载体的升级步伐。
      三是精准发力,聚焦重大需求。开展重点领域产业技术路线图研究设计,明确科技创新目标任务、方法路径和项目定位。实施技术攻关工程,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农牧业、人口健康、民族医药、生态修复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有效融合。
      四是科技惠民,助力“十个全覆盖”。实施产业帮扶,实现精准扶贫。集成应用高新技术成果,引领现代农牧业发展。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扶持农牧区发展特色产业。实施星火计划,提高农村牧区科技信息化服务水平。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计划,在培养壮大新经济增长点和特色产业方面成效显著。
      五是优化环境,推动创新创业。出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认定首批众创试点示范单位,努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促进盟市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发展。开展专利行政执法维权,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秩序。出台《关于推进大型科研仪器及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工作的若干措施》,推进科研仪器及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印发《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意见》,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深化科技合作与交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