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万陕军渡黄河抗击日寇 黄河滩上开抗战动员会
1938年7月5日,孙蔚如率第三十一军团总部由西安出发,6日到达朝邑(今大荔县);18日 军团部直属部队集结在朝邑大庆关黄河渡口……7月22日晚,孙蔚如率军团部总部机关和总部直属部队由朝邑大庆关东渡黄河执行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抗战 任务,自此约三万名 陕西 籍官兵由黄河沿线的大庆关、芝川、夏阳等渡口东征山西,拉开了中条山抗战的帷幕……
讲述
黄河滩上开起抗战动员会
誓死保家卫国
2015年8月11日、12日,本报“寻访陕晋黄河沿岸抗战记忆”报道组驱车来到渭南市大荔县境内的黄河渡口,隔河向东望去,山西省永济市黄河边的鹳雀楼隐约可 见。“黄河在大荔河面宽而水不湍急,晋陕两地直线距离最多十公里,七十多年前这里有座大桥的话,不要说陕西乃至整个西北、西南极有可能被侵略……”民革大 荔县总支委主委沈定的几句话将记者带到了77年前的黄河滩,耳边似乎响起了隆隆炮声、响起了几万陕军官兵喊着“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战必胜”的 铮铮誓言……
1938年7月5日,孙蔚如率第三十一军团总部由西安出发,6日到达朝邑 (今大荔县);18日军团部直属部队集结在朝邑大庆关黄河渡口。第十七师和第一七七师五二九旅已在晋东南,李兴中军长此前已奉命率一七七师,相机出击,次 第将临晋、漪氏、永济、解县日军击退。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三十一军团名为一个军团的建制,实则兵力单薄,徒有虚名,孙蔚如将军十分清楚,他立刻给蒋介石发 去电报,详细陈述了孙部的防守部署和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出恳准第十七师和五二九旅归还第三十一军团的请求,得到准许,十七师和五二九旅奉命归还建制 后,即向晋西南三十一军团转移。7月22日,孙蔚如率军团总部机关和总部直属部队由朝邑大庆关东渡黄河执行坚守中条山、保卫黄河安全,任何情况下不得撤向 黄河右岸(即南岸、西岸)的命令,拉开了中条山抗战的帷幕。在这次部队改编中,由警一旅第一团团长张剑平带领一、二两营过河守备紧靠黄河东岸的永济县城 (今山西永济市),归孔从周指挥,第三营留在朝邑。
1938年初,孔从洲部的番号是陕 西警备第二旅(第三十一军团编成时,警二旅改为独立四十六旅、归属第三十八军)。孔旅长率部到达朝邑后,首先收复了大庆关,把敌寇赶到黄河以东。1938年6月,警二旅奉命东渡黄河,坚守永济,阻敌西进。警二旅过黄河后,为了在这地势低洼,无险可守的永济城阻击敌人,选择永济县城以东程谷庄、水峪口、普救 寺、孟明桥、尧王台地域向东北组织防御,以确保永济县城和风陵渡的安全。防区构筑三道防线,主阵地设在普救寺、孟明桥、尧王台一线。为了对付日军的坦克, 在永济游击队和数千民工的支援下,重要地段挖出了一丈多深,两三丈宽的外壕。在抓紧构筑工事的同时,孔旅长还派出五团张子馥营向虞乡方向实施武装侦察。该 营不但很快摸清了敌军的部署情况,还趁机捣毁了敌人一个哨所。7月下旬,军团部和直属部队过河后,经肄阳镇进驻中条山西部之六官村(芮城县内)。
1938年9月下旬,军团部移驻张峪镇后调整部署为:(一)九十六军以独立四十七旅置于虞乡、永济以南的中条山西部地区,对敌实行运动、游击战,经常对永济南进之 敌实施侧击、尾击、截击。九十六军主力,坚守运城、解县以南中条山各山口隘路,阻敌南犯;(二)三十八军以有力部队攻占张店敌之据点,该军主力坚守安邑、 运城以南中条山各山口隘路,阻敌南犯;(三)各军派高级参谋人员在防区内实施勘察,选定防御阵地,构筑工事;(四)因山沟多,地形复杂,东西运动困难,各 军自留预备队,控置于适当位置;(五)尔后军团部移驻东延村。至此,中条山西段的抗日防御体系部署完成。
“根据资料记载,抗战先头部队陆续渡河后,孙蔚如所带军团部等部队官兵在黄河滩等多处集结并举行气势浩大的誓师动员,部队官兵群情激奋,在会上大喊着‘我为中华生、我为中华死、坚信抗战必胜!誓死保卫家园……’”沈定说。
据了解,从1938年7月第三十一军团部东渡黄河进入中条山,到1940年10月底奉命移交防务撤离中条山共28个月,较大规模的战斗有11次,伤亡两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