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冬小麦田间管理工作的通知

05.11.2014  18:44

陕农业办发〔2014〕157号


各设区市农业局(委),杨凌示范区农业局,韩城市农业局:

我省小麦播种基本结束,已进入促壮苗、成穗数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明年第一料庄稼丰收,各地要抢抓目前麦田管理的有效时机,落实关键措施,实现壮苗越冬,奠定丰收基础。

一、认清苗情特点,增强工作紧迫感

小麦是我省的主要口粮作物。今秋小麦播种条件有利,土壤墒情好,农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机械播种面积大,播期适宜集中,播种基础好,苗情总体较好。据农情调查,关中灌区小麦平均基本苗18-23万/亩,早播田块叶龄1-2片,晚播田块尚处在出苗期,苗情好于往年同期;渭北旱地绝大部分田块苗齐、苗匀,平均基本苗16-18万/亩,正茬麦田已进入分蘖期,生长良好。小麦生产中的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是阴天多、光照短,小麦出苗期拉长,生长缓,植株嫩;秸秆还田地土壤悬虚、耗墒快,关中中西部、商洛部分麦田已经略显缺墒;旱地部份田块播种早、土壤板结、基本苗不足;灌区积水区播种过晚,个别田块播种过深、播量偏大、地下害虫严重。受厄尔尼诺影响,我省冬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病虫草害开始显现。针对这些问题,各地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组织发动群众,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全力打好小麦冬前管理这一仗,力争明年粮食生产首战告捷。

二、强化分类指导,突出措施落实

坚持以“三情”(苗情、墒情、病虫草情)为依据,按照“分类指导、促控结合、攻蘖促穗”的原则,努力做到看天看地看庄稼,因天因地施策、因苗管理。要及时查苗补种。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对基本苗低于8万、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田块,要及时翻种。对缺苗断垄1米以上,要尽早催芽补种。要人工疏稠控旺。对稠苗、“撮撮苗”或基本苗较大的田块,通过人工划锄,进行疏苗,确保群体合理。对个别“高脚苗”、旺苗田块,及时碾压、喷施生物调节剂,控上促下,促进分蘖,培育壮苗。要开展麦田化除。小麦3-4叶期、气温在10以上,是麦田冬前化除的最佳时期。对荠菜、播娘蒿等杂草,要选择阔叶类杂草的除草剂;对野燕麦、节节麦等杂草,要选用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按照使用说明,严格使用,防止伤害小麦。要提早灌水保苗。对秸秆还田、土壤悬空不实和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在11月上中旬适时灌水,踏实土壤,促进小麦盘根和大蘖发育;对秸秆还田播种质量较好的田,提早7到10天灌冬水,确保安全越冬。要旱地镇压防冻。渭北旱塬在封冻初期要推行机械镇压,保墒提墒,防止跑气漏风,造成冻害,达到春旱秋抗。要挖沟排涝降渍。陕南稻田要及时清理、开挖和疏通“三沟”,渭河沿岸要及时挖沟筑埂,做到沟渠相通,确保排水畅通,防御渍害,促进小麦根系下扎。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突出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加强预测预报,做好防治技术指导,最大限度减少病虫损失。要继续推广“准确监测,带药侦察,发现一点,控制一片”的防治经验,力求早发现,早防治。

三、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技术到位

抓好麦田冬前管理工作,关键在各级农业部门、在部门的主要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小麦冬前管理作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制定冬前管理的技术方案,扎实抓好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每一项抗灾增产技术措施。要组织广大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认真开展“三情”调查,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情,指导农民落实好田管措施。要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的作用,深入基层开展巡回指导和培训。要努力加强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管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制定防灾抗灾预案,及早做好应对工作。针对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大风降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积极做好应对预案,做好物资和技术准备,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努力减轻灾害危害。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发放明白纸、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宣传和指导服务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确保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为明年我省夏粮丰收打好基础。

                                                                        陕西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4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