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联保贷款扶持特困村
西部网讯(通讯员 王琛)初冬的白河县茅坪镇大山村暖意融融,阳光下,几十幢白墙蓝顶的标准化鸡舍若隐若显在层峦叠嶂的大山之中,平添了几份生气,这些都是特困户们依托贷款和扶贫资金修建起来的。随着与汉旺养鸡合作社协议的签定,大山村18户贫困户、特困户也将以此做为建设资本,投入到村养鸡合作社的产业发展……
大山村的特困户 山上搬到山下 盖了两个鸡圈
大山村村民潘大侠是村里的特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一直徘徊在1500元以下。见到她时,她正忙着搬家住进两室一厅一厕一厨政府免费修建的新家。
“国家政策就是好呀,不仅让我享受到了‘交钥匙’工程,从山上搬到了山下,为了我们能发展产业,帮助我们贷款三万五盖了两个鸡圈,国家扶持一万五,国家说是让我们两年还清,利息他们来出,这不,马上要养鸡子了,所以我们搬下来了,”潘大侠说,“我们现在没有出过一分钱,鸡圈都盖起来了,这是国家对我们特困户的照顾,扶持我们发展产业能致富”。
拿着和汉旺养鸡合作社签定的协议,潘大侠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两个圈舍,循环饲养,一年至少养一万只鸡,按合同上写着4元一只回收,至少净挣4万元,还不算卖鸡粪的钱和厂家给村民留出的7%的损耗。这三万五的贷款,两年还清,对她来说就一点也不费劲了。
县上以大山村为试点
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标准化养鸡
白河县扶贫局局长陈万里说:“贫困户为什么这么贫困,他们缺资金,他们没有什么抵押物去贷款,没有资金,他们就发展不了产业,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大山村属后高山区的特困村,白河县在实施精准扶贫中发现制约贫困户发展的最大难题是资金支撑和项目引领。陈局长介绍说,过去“输血式”救助扶贫总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产业扶贫虽遍地开花,但规模小,又分散,难以做强做大。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县上决定以大山村为试点,以汉旺养鸡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行标准化养鸡。
陈局长表示:“合作社和农户签合同,由合作社免费给他们提供鸡苗、饲料、防疫,那么农民的投入仅仅在建圈舍上,两个圈舍得四、五万块钱。两个圈舍养鸡大概八千到一万只,每只鸡三个月出栏按四块回收,每户每年不低于四万,”
特困户的建圈舍的钱从何而来?
可作为特困户,建圈舍的钱从何而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白河县找到了白河邮储银行。以三个人为一个联保小组,彼此我贷款,你签字,你贷款,他签字,签字以后,必须要用于产业。这里面还有个前提,这个款,首先必须要组建合作社,即使三人为一个联保小组,没有合作社也不能放款,合作社要做个总担保。
在大山村笔者了解到,全村一共有18户贫(特)困户投入到这项产业中,共贷款90万元,每户平均贷款五万元。
陈局长说:“联保小组这种贷款方式。第一,增加了农民发展产业的责任,农户发展产业出了钱的,就会认真去搞。第二,降低了金融部门的风险。第三,破解了解金融部门贷款难的问题。我从事工作三十年,贫困户能从银行贷到款,这是首次,”
为扶持大山村的标准化养鸡,县上还为这18户贫困户按特困户1.5万元,贫困户1万元的标准,支持扶贫资金26万元并解决每年贷款利息近9万余元。
金融创新模式将在县里30个贫困村逐步推广
据了解,以大山村为试点,这种金融创新模式,未来还将在白河全县三十个贫困村逐步推广。县委、县政府计划用三年时间,对三十个贫困村,拿出金融资金1个亿,其中今年投资四千万,每村按照不低于100万,高到三五百万,实施全额贴息,按照走“公司+合作社+农户”这种创新联保贷款模式,撬动金融贷款,发展贫困村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