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科大教授眼里的“农人”新变化

02.09.2015  17:07

2015年9月1日《陕西日报》第11版

      本报记者 齐卉
  “王教授,为什么当地农民自种的核桃每年打1次药,而我通过流转土地种的300亩核桃,每年打5次药都难以控制病虫害?”8月初,宝鸡一位种植大户,专程来到杨凌农林科大,请农业专家王征兵教授给他的核桃把脉问诊。
  在王教授看来,这位毕业于西安交大MBA、早年搞工业积累了相当雄厚资本、如今转战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看似遇到的是“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其实本质上还是“农业管理”的问题:核桃树喷药,需要每片叶子的正反两面都均匀喷洒,农民给自家核桃树喷药的时候,自然很精细。但是,土地流转出去后,农民当上园区的工人,每天干好干坏、干多干少,都能“”到50-100元不等的工资,别说能否给正反面叶子均匀喷药,就连整棵核桃树能不能都喷到还是个问题。如此这般,效果自然很差,病虫害反复发作导致反复喷洒农药,不仅导致成本增大,还使核桃的品质大大下降。
  王征兵教授告诉记者,过去来找他咨询问题的,多是普通农民。这几年,随着中央对农村政策的不断倾斜,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前来向他咨询问题的“农人”发生了很大变化:靠天吃饭的老农人少了,寻求科技支持的年轻农二代多了;学历低的少了,学历高的多了;贫困农民少了,身家雄厚涉足农业的老板多了。
  “学历最高的是一位博士毕业、年薪百万的公司副总,全家户口都在北京。他正是看准了现在农业产业发展的好时机,来陕西流转了500亩土地,发展猕猴桃产业。”王教授说,过去咨询的问题,大多是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或销售卖难问题。如今,“有什么新品种?”、“农民如何管理?”、“如何发展生态农业?”、“如何打出农产品品牌效应?”等等,不一而足,大都是科技、管理、营销类的深层次问题。
  王教授分析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的不断加快,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前景,“农人”的变化也在逐渐“优胜劣汰”:小规模的小农小户、小打小闹,将会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素质学识低的农民将会被淘汰。与传统的农业从业者相比,“新农人”将是非常重视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科技支撑的农业生产主体,他们倡导的农业生态生产方式、追求产品质量高标准、高效益,正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追求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均衡发展的体现和实践。         “再过20年,农民就可能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王教授如是说。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