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03.05.2022  18:32
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 西安网
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 西安网
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 西安网
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 西安网
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 西安网
没有高超拍摄技巧,没有高级摄影设备,这位农民工被200万人关注…… - 西安网
来源: p6.itc.cn

  清晨5点过,农民工何摇醒在一旁熟睡的妻子汤文淑,开启新的一天。

  麻利地洗漱、烧水煮面,囫囵吃过早餐,在微亮的天光下,夫妇俩骑摩托前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的建设工地上班。天亮,和水泥、搅砂浆、砌砖头,大口干饭(方言,吃饭),再和水泥、搅砂浆、砌砖头,天黑。建筑工地的日常是机械的、枯燥的,作为走南闯北盖高楼的农民工何川,这样的生活已经重复了30年。

  然而作为自媒体人“农民工川哥”,这是何川进入新角色的第3年。

  2018年起,平时就爱发朋友圈的何川捣鼓起了短视频,内容多是川哥川嫂每天最开心的时刻:午休“吃播”。

  

  4月29日,吃完午饭的何川和妻子汤文淑在视频录制结束前向观众挥手示意。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没有高超的拍摄技巧,没有高级的摄影设备,一口川音,两张带着汗水的笑脸。只是用最简单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日常,“农民工川哥”却在全网慢慢积累了近200万粉丝。

  汗流浃背的劳动后,干饭是最香的。工地毛坯房里,砖头垫成凳子,木头箱子当桌子,一口热气腾腾的电饭锅,一盆油水十足的炒肉,面前半米是三脚架上的相机。

  

  4月29日,工地吃午饭的间隙,何川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展示午饭的菜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夫妇俩在镜头前有说有笑,川哥将锅里的米饭分给川嫂一半后,便直接端起电饭锅“”饭,不时还夹起一片回锅肉凑到镜头前馋馋网友,两人一顿起码能干掉八两米饭。

  川哥每天上班的包里,除了一袋米、两大壶水、抹灰的工具和提前备好的炒菜,还多了一台相机。抹灰一平方米有9块工钱,两口子一天能挣四五百元,一个月几乎不休息。拍一条视频平均能挣200元,川哥在工地空暇时琢磨内容。

  生活好像并没有发生什么大变化,又好像有了很大的变化。

  何川想不明白,为啥这么多网友爱看一个工地上的泥瓦匠“干饭”和砌房子。“我这个人长得不好看,也没啥文化,但是我很阳光,也热爱劳动。”何川归纳总结自己的优点,寻思可能大家都喜欢爱笑和勤奋的人。

  

  4月29日,工地吃午饭的间隙,何川在视频录制过程中展示午饭的菜品。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世纪80年代,十几岁的川哥跟着亲戚学抹灰,23岁娶了老婆,川嫂觉得跟有手艺的人过日子不会饿肚子。21世纪初的东南沿海,工厂与高楼拔地而起,“进城打工”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2003年,川哥川嫂加入南下务工大军。

  两口子在福建租住10平方米的工棚、在高空爬脚手架抹灰,修建了数不清的摩天大楼,一干就是近20年。2016年底,夫妇俩用攒下的钱全款在老家买了一个80平方米的三居室,真正用“一把砌刀”筑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家。

  

  4月29日,何川在位于四川省达州高新区的某工地上做工。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做短视频播主,对于拍摄条件有限的农民工,更需要坚持。2018年初,从事自媒体的儿子何松林建议爱玩手机的父亲记录自己的工地生活,何川注册了“农民工川哥”的账号。川哥的流量从未爆发式增长过,后台数据分析显示,其粉丝构成主要为在外务工群体和学生。几年来,粉丝一点一滴的支持和鼓励,成为他最终坚持下来的动力。

  “其实最开始拍视频的时候,出镜感觉很紧张。”何川的手机里存满了网友的留言和私信截图,不少网友留言关心他的生活质量,感谢让他们看到劳动人民的付出,以踏踏实实干活而光荣。“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活路’被别人关注和认可,是很开心的一件事情,有时候看留言也能学习新东西,慢慢也就爱上了分享。

  

  4月28日,何川在家中回复网友在视频下的留言。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看,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9251万人。他们的辛勤劳作,支撑起了城市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

  真实的工地生活是什么样的,农民工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随着互联网打破了“次元壁”,“川哥”等天然、淳朴的“野生网红”,被这个时代选中,有了为自己发声的渠道,也与其他工人和农民主播一起,共同构造了当下的网络生态。

  川哥的视频不仅聚焦于“吃什么”,也乐于分享“怎么活”。两口子月入过万,但生活十分节俭,“早饭煮挂面成本3元,一把挂面能吃很多顿”。此外还会记录工地的工资怎么算、工友一天能背多少水泥、高空作业如何保证安全……互联网弥补了信息差,川哥会和网友认真分享自己对“农民工清退令”的看法,讨论“大龄农民工何去何从”。

  总是笑脸面对网友,长年的体力劳动让他体格结实腰板笔直,乐观这个天然的“化妆品”也让他比同龄人看起来更加年轻。“我一个大学生看这个,正常吗?”年轻网友总爱跟川哥开玩笑。“努力学习,争取以后做更好的工作。”川哥认真回复。他希望自己的生活态度,能够激励学生们努力奋斗。

  

  4月28日,何川和妻子汤文淑在家中准备第二天带到工地的午餐。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许多网友被“川哥”的乐观、开朗激励向前,也看到了劳动人民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的美好生活:换下灰扑扑的工服后干净清爽地吃炸鸡;住在窗明几净的楼房里,每天通勤十几分钟上下班;关心和自己息息相关的政策走向;时不时为生活中的“小确幸”开怀大笑。

  夫妻俩的工地随着中国最新的发展而变化,一开始在福州修高楼大厦、国际性的会展中心、举办全国性赛事的体育场,后来随着西部城镇化建设加快,他们也成为农民工回迁潮的一员,在老家能找到不错的“活路”。现在,俩人在达州市高新区参与修建一个数字经济产业园。

  但是何川最喜欢修学校。川哥说,上次他参与了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学校里有大大的篮球场,看到年轻娃娃在里面打篮球,心里面特别满足。他现在就想好好工作,把小儿子供出来,最好能上个好大学。

  “只要是劳动,就光荣。”何川对自己的职业充满骄傲。在他的主页个人简介上,何川写道:“努力赚钱养家,也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