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带一路" 看农高会如何联动欧亚科技兴农

07.11.2015  10:23

  与雨天阴冷不同,第22届杨凌农高会自11月5日开幕以来各展馆热闹不减、客商不断。几天来,不管是丝路经济带国家农业专题展内的讲解洽谈,还是跨境投资环境推介会上签署的协议意向,随着达成的科技兴农合作与订单接踵而至,本届农高会围绕“一带一路”的主题特色更加凸显。

  走出去:中亚客商农高会上觅商机 关注中国技术与设备

  11月6日下午,塔吉克斯坦华人华侨联合会副会长、塔吉克斯坦飞天公司总经理张美琪,在农高会丝路经济带跨境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与杨凌秦川节水灌溉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签署了一份《关于苹果滴灌示范工程项目的合作意向书》。

  作为老家在石泉的陕西老乡,张美琪2007年前往塔国打拼,有着耐火材料厂的她,制砖原料几乎垄断了那里全部电厂的粉煤灰。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进入农业领域,关注到农高会。“萌生引进农业滴灌技术是因为那里地大人稀,干旱半干旱的气候常常让靠天吃饭的农民眼看收获的果树和作物就死在地里。

  张美琪坦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带来更多商机,而这次来杨凌参加农高会,看到诸如公司+农户的先进模式,看到滴水灌溉的领先技术,让她更有信心做好国外的生意。“那里的政府和老百姓都知道‘一带一路’,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商人过去,他们都希望能联手发展当地经济。

  与张美琪带着中国先进技术走出去一样,由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市政府科学院、陕西星火实业、阿拉木图州企业家局签署的《关于推进“建设农业投资园”合作项目备忘录》及杨凌乐达租用28000亩土地领办的“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农业高新示范园”,都是依托农高会的平台优势,进行技术与设备输出的典范。

  引进来:欧洲客商农高会上签协议 看中杨凌资源地域优势

  与中亚客商不同,来自德国和荷兰的展团更多是看好杨凌的中国农业高科技集散平台及自身地域的优势。

  作为展团带队者,德国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农业、环境以及消费者保护部部长提尔•巴克豪斯在接受西部网采访时表示,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农高会,但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全面的现代化发展思路,让他对杨凌及中国农业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他们团中有两家德国企业与中国企业签订了合作意向,让他觉得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据介绍,除德国康普利特机械设备公司与杨凌工业园区、杨凌示范区招商和投资服务局三方签署的《关于自动化示范养猪场项目谅解备忘录》外,荷兰德伦特省副省长范•德•图克代表埃门市与陕西众兴高科生物科技签署《关于建设“年产3600吨金针菇项目”合作备忘录》等,都是被杨凌和农高会的资源优势所吸引。

  “我认为中国的农业应该是科技与实践相结合的,那么在发展科技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实用人才的培训,这些人才的培训更贴近于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所以向娄省长建议一起建一所培训中心,这个是我们德国农业成功的一把钥匙,也希望这把钥匙同样能够适用于中国。”对于下一步合作期许,提尔•巴克豪斯说。

  另一位来过6次农高会的荷兰RIDDER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富君豪告诉记者,他已经在接触洽谈好几批客商,相信他们荷兰在全球还算领先的农业技术能吸引到更多中国客商合作。“第一,陕西位置非常好,往西北包括甘肃、新疆等连接中亚。第二,西安的人才储备水平高,企业发展需要人才。第三,政策带动下,西北的市场前景很大,发展迅速。”富君豪说吸引自己连续6届参展的原因。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