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文化,浸润北京人家
位于北京密云的古北水镇将景区内河道打造成天然冰场,游客在这里体验丰富多彩的冰上项目。陈永利摄/光明图片
北京石景山区电厂路小学的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为冬奥会加油添彩。薛东摄/光明图片
北京景山学校冰球队队员正在训练。郭颂摄/光明图片
图为北京前门大街为迎接冬奥会和新春佳节的到来而搭建的景观。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冰雪嘉年华】
随着冬奥会的开幕,北京成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北京人也第一次在家门口共庆春节和冬奥会两个“佳节”。
从历史悠久的故宫、颐和园,到承载着北京人乡愁的什刹海、护城河,再到寒假里别样的冬奥作业,冰雪运动已成为延展北京文化的独特纽带、承载北京记忆的别样篇章。
为文物插上冬奥翅膀
农历腊月二十八(1月30日)至元宵节(2月15日),故宫博物院新媒体平台同时上线“2022年新春文化‘佳’宴”专题,邀观众穿越历史,看一场古代的“冬奥会”;走进《冰嬉图》,学习古今冰雪运动知识等。故宫数字文物库同时发布1.5万件文物影像,观众可在云端浏览超过8.3万件高清故宫文物。
可以带回家的“冰雪故宫”文创同样人气爆棚。纵35厘米、横578.8厘米的《冰嬉图》被巧妙“唤醒”——画卷中的八旗“运动员”,从古画“滑行”到咖啡杯上。角楼咖啡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清代宫内有被视为“国俗”的冬季冰嬉习俗。每年从八旗官兵中挑选“善走冰”的能手入宫训练,冬至到“三九”在西苑冰上举行冰嬉。故宫出版社还推出了“年俗宝典”——《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书中汇集该院收藏的上百种年俗文物,围绕着春节进行最权威、最系统的介绍与展示。
1月23日,颐和园西堤西侧的藻鉴堂湖一改往日的碧波荡漾,变身为2万平方米的雪场!这是颐和园“圆梦冬奥,相约颐和”的雪场所在地。雪场设雪圈滑道、冰雪迷宫、雪上滑梯、雪地悠波球、雪地坦克、电动狗拉雪橇等项目。其中,雪圈滑道是雪场的“明星”项目,站在雪道最高处可以一览昆明湖全貌。
颐和园的雪圈滑道是北京市最大的,高6米,共设48条雪道。据了解,这也是颐和园首次设置雪上娱乐项目,旨在让首都市民不出京就能玩上冰雪运动项目。雪场向北步行七八分钟可到达耕织图景区的“颐啡”咖啡馆,玩累了,来网红咖啡馆打卡,游玩休息两不误。
1月27日,位于北京小海坨山脚下的延庆冬奥村正式开村。鲜为人知的是,在延庆冬奥村选址过程中,曾意外发现一个古村落遗址。这处古村落遗址处于山谷中间,村边有条小河,如桃花源一般。
文物工作者在古村落遗址区的一处院落上架设栈道,连通遗址南北两侧的运动员公寓。他们还把古村落遗址南侧的主要街道进行还原,让遗址的格局更加丰富、完善和立体,给参加这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各国运动员呈现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冬奥村。
看孩子绘就冬奥印象
“一座北京城,两圆奥运梦,三区晴雪盼,四面八方朋,五环聚健儿,六祝赛功成,七项激战酣,八方捷报声,九门同期盼,十方和平钟。”
自2012年起,北京市东城区明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就开展了新童谣系列活动。其中,在以冬奥为纽带的宣传展示活动中,师生们以童谣为载体,聚焦冬奥主题,创作生动活泼的童谣迎接冬奥的到来。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与冰雪运动结缘。一批学校先后获评北京市和国家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特别好奇今年学校什么时候能建冰场,我们同学都盼着呢。我觉得在冰上滑更有趣。”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六年级学生程凌霄说,三年前学校有了季节性冰场,第一次体验上冰后,她就喜欢上了滑冰这项运动。
2018年11月,东城区在史家小学分校、和平里第四小学和二分校、北京光明小学、府学胡同小学什锦花园校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广渠门中学铺设的6块季节性冰场正式启用,每块面积在450平方米至500平方米之间,每块冰场都将覆盖万余人次课程。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学生每周都有一次机会上冰。副校长谭雪涛介绍,“日常教学一周也就25节课,冰场一周有23节课,几乎没有闲着的时候”。
北京冬奥会来临前夕,北京很多中小学通过开展井盖涂鸦设计、徽章设计、邮票设计等创意作品征集活动助力冬奥。
北京市第一中学开展以“创意点缀校园 色彩助力冬奥”为主题的井盖涂鸦活动,为同学们的校园生活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冰雪色彩。
为井盖“化妆”,没两把刷子还真不成。高二年级的同学们将冬奥元素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绘出了极具冬奥特色的井盖图样。如今,这些“景”盖与校园内矗立的冬奥会宣传牌共同成为学校冬奥宣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当满眼尽是冬奥元素
冬奥会赛场上,体育健儿们在奋力拼搏;赛场外的北京,冰雪运动爱好者们在尽情挥汗。
什刹海冰场,北京历史最悠久的冰场之一,来这儿的诸多“冰上健将”,都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打小儿就在这一带滑冰,咱可是童子功。”家住大金丝胡同的唐大爷说,“咱老哥几个平均年龄67岁,如今可都会打冰球了。”
今年,北京市属公园7处冰场和4处雪场为市民提供了40余种冰雪活动项目。这些“家门口”的冰雪项目,让更多北京人参与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
除了在冰雪运动中直观感受冬奥激情,更多的冬奥元素洒满“双奥之城”北京的大街小巷。
“外观采用中国古典图案凤鸟,象征高贵、祥瑞、太平。底部奥运图案采用印章篆刻技艺。”近日,东城融媒依托区域内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制作迎冬奥系列短视频,助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展现非遗与冬奥元素完美融合的夺目光彩。第一集《晶莹剔透!〈北京冬奥徽宝〉玉雕为冬奥献礼》,讲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玉雕代表性传承人张铁成选用和田青白玉,制作《北京冬奥徽宝》玉雕的故事。
位于石景山区的模式口大街换上了冬奥节庆主题装饰,不仅有“冰墩墩”“雪容融”来做客,大街两旁的树木廊架也装饰了灯笼、雪花等造型的彩灯,到夜晚会投下动态的雪花投影,像是为古街披上了绚丽的冰雪外衣。
漫步在古街上,冬奥元素随处可见,“冰墩墩”和“雪容融”的雕塑时而展示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时而拿起冰球棍展示飒爽英姿。以狮子和骆驼为原型的模式口卡通形象也“忙”了起来,一会儿站在“古道斯存”门口给大家拜年,一会儿又扭着身子跳起了舞。恰逢虎年新春,在模式口大街与模式口北街路口,福虎雕塑也被邀请过来,他们和模式口的“老住户”田园猫一样,或卧或躺或趴,形态各异、活力满满。
3处标志性景观、10个主题花坛、385处景观小品、20余万个灯笼灯饰、1.8万面宣传道旗、6万余处宣传画面、18处灯光秀……日前,遍布北京全市的冬奥景观布置已全部到位。
名为“花坛”,北京冬奥主题花坛里却不见一朵鲜花。原来,冬奥花坛的摆放时间要贯穿1月至3月,气温低,且温差大,最大温差可达30℃。北京冬季多风,花坛不仅要防寒,还得防风。冬奥会召开恰逢春节,必须在同一个花坛中,既打造红红火火过大年的喜庆氛围,又让人感受到冬奥激情与冰雪魅力。
为此,设计团队从大自然中精心遴选了红瑞木、金枝槐、金丝柳等“有色”的天然树种,将园林养护时修剪下来的树皮、树枝粉碎并染色后作为替代鲜花的有机覆盖物,拼成五颜六色的“地景”图案。等到了3月冬残奥会召开时,再为花坛换上耐寒的早春花卉。
在设计过程中,主设计师蓝海浪将大众冰雪运动的理念融入其中。花坛中除了有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之外,普通百姓参与冰雪运动的形象也屡屡出现。在“欢天喜地”主题花坛中,两个穿着冰鞋在冰面上欢快嬉戏的儿童造型,就格外引人注目。
激情冬奥幸会喜庆春节,属于北京的这个冬天,注定不凡。冬奥文化,已在不知不觉间浸润千万北京人家……
(本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侯旭东 邹韵婕)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