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一小学工地现4座古墓 出土仿铜陶礼器(图)
10月5日,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工地,近期新发现的第四处古墓。 图/记者张迪
自9月15日晚,第一处古墓发现以来,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工地的古墓群发掘工作一直在进行中。截至10月5日,记者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考古所)获悉,目前在该工地共发现7座古墓。其中最新发现的4座古墓排列有序,方向基本相同,没有打破或者叠压的现象,说明这些墓葬在选址上很可能经过人工规划。
这4座古墓,朝向均为东西向。根据现场发掘情况和古墓结构、规模及随葬品,考古所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已发掘的古墓年代为战国晚期至西汉初期,墓主身份等级可能是平民。
考古所工作人员说,最新发现的四座墓葬,具体年代可能略有早晚,墓葬布局很有规律,基本上都是东西向,没有相互打破或是重叠的情况,“这说明这批墓葬在选址时可能经过人工规划。”
在新发现的四座古墓中,有一个墓葬形制比较特殊,考古所工作人员称,“这样的古墓十分少见。”这个墓葬编号为4号,长约2.5米,宽1.3米,但在墓圹的南边有一个边厢,考古所研究人员发掘后发现,边厢长1.6米,0.4米宽,这与另外三个长方形的古墓不同,其形状像个“凸”字。
“一般情况下,那个时候的平民墓葬都是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墓。”这个墓是在墓圹的边上,朝外面多挖了一点,是特意挖出了一个装随葬品的边厢,类似于耳室,“另外三个墓都没有边厢,这属于共性下的特例。”因为这个墓破坏比较厉害,在边厢里出土的随葬品有鼎和不少陶器残片。
考古所工作人员说,这些随葬品到底是何形状,必须将发掘的碎片通过技术还原之后才能确定,最终才能确定古墓葬的具体时间和主人身份等级。因为土壤酸性比较强,骨架一般情况下很难保存。
记者向帅赵晶实习生汪艳(奖励线索提供人王先生50元)
出土了仿铜陶礼器等随葬品
10月5日,长沙下着小雨,浏阳河小学建筑工地现场泥泞不堪,工人们已经休息,古墓发掘工作暂停。工地入口一处土坡上,近百平米的工地被警戒线围挡。
5日上午11点多,参与发掘的工人刘师傅撑着雨伞,将倒在地上的警示牌扶起立好,上面写着:此处有古墓,严禁动土。这些古墓是前几天发现的,距离此前发现的第一处古墓近约40米。
截至发稿,新发现的四座古墓中的4号墓与5号墓已完成发掘工作。出土随葬品为仿铜陶礼器,组合为鼎,敦,壶。通过随葬品可以推测墓主的身份可能是平民。而另外两座有待发掘的墓葬,因其规格、方向较为相近,也有可能是平民墓。
待天气转好,考古所将继续发掘另外两座墓葬,并对还未进行勘探的区域进行考古调查。目前,已出土的随葬品已送到考古所进行初步整理和修复。
古墓时间线
9月15日
第一处古墓
9月15日晚,在长沙开福区九尾冲浏阳河小学的建筑工地现场,发现了一处古墓,出土了20余件文物,包括各种青铜器和漆器。
此次出土的文物,从完整性和精美性来说都不错,但没有发现墓主人尸骨。初步综合判断,墓主人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一位贵族。因为出土文物中有戈和剑,墓主为男性的可能更大。
9月17日
第二处古墓
9月17日下午,在第一处古墓以东十余米,第二处古墓被发现。
2号古墓已经发掘完毕,随葬品多为仿铜陶礼器,组合为鼎,敦,壶。另出土一把青铜剑。该古墓的年代推测为战国晚期,墓主可能为男性,等级可能为平民。
9月18日
第三处古墓
9月18日,在工地东北角,第三处古墓被发现了。
此处的土质、颜色与周边不同,在泥土中还发现了青砖碎片。工作人员判断这一处古墓应为砖室墓。该墓葬可能在70年代修厂房时便被破坏,目前仅余墓底,未发现随葬品。从残存的人字形铺地砖推测该墓的年代可能为东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