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加快创新发展进程 支撑全省跨越崛起

18.08.2016  10:02

      近年来,安徽省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深入推进合肥国家创新型城市、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产学研结合,着力完善创新体系,实施重大创新项目,为打造安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强化创新发展宏观引导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2015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的战略部署,高标准谋划推进“调转促”十大工程,并将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作为十大工程之一。省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亲自牵头,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措施,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工程实施方案,并由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皖办发[2015]61号)。方案对未来5年全省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明确了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并将按年度细化分工推进实施。
      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根据创新改革发展需要,安徽省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对创新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发挥对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政策引导作用。2014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1+6”配套政策(即《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和6个配套政策)。2015年,重点围绕创新能力、成果转化、平台载体、资源共享、科技金融、人才团队进行政策修订和拓展,扩大了政策覆盖面,完善形成了创新驱动“1+6+2”政策体系。经过两年的运行,“1+6+2”政策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15年省财政政策兑现补助7.5个亿,市县补助8个多亿,拉动企业等创新主体研发投入达60多亿,近千家企业受惠于创新政策的红利。全省形成了“企业愿意干、政府再支持,市县愿意干、省里就支持”的科技创新推进机制,发挥了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完善了成果转化通道,激活了创新要素,调动了企业、地方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强化科技创新考核激励。把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纳入考核范围,进一步强化考核激励,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多部门协同推进创新驱动的工作机制,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和考核要求。实行市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定期发布第三方评估报告;完善科技相关统计,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需求的评价指标体系。
      计划推进全面创新改革。2015年9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安徽为全国8个改革试验区域之一。为做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安徽省组织编制了《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报国家科技体制和创新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审议。2016年6月24日,国务院已批复该方案。
      二、优化创新发展整体环境
      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2015年以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进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实施,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设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引导资金,自2015年起每年安排20多亿元,地方政府按照1:1以上比例配套,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关键技术产业化等。加强与国家产业基金合作,鼓励设立市级产业基金,支持企业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等各类债券融资。通过专项资金引导、扩大基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创新体制机制等政策措施,引导资本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大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加速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集聚,优化资源配置。
      支持各级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高校院所,建设若干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依托骨干企业,建设若干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依托优势产业,建设若干国家级质检中心。通过努力,在生物技术、新材料、新型显示、公共安全、语音及语言技术、汽车节能、现代中药等领域建设100多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在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建设1700多家省级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按照《中国制造2025》要求,结合安徽实际,一方面积极培育发展高端制造业,另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以安徽省现有的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旨在提高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的建设项目,通过进一步完善研发试验条件,实现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支持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面向中小企业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力度,帮助中小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建立健全省、市、县(区)三级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三、促进创新资源开放共享
      推进科技金融深度结合。首次开展对22家高新技术企业投保产品研发责任保险、关键研发设备保险等按20%保费补助。扩大专利权质押试点,全省16个市均实施专利权成果质押贷款工作,目前,全省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6亿多元。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全省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企业已有88家,在“新三板”挂牌企业134家;省股权交易中心设置了科技创新板,200多家科技型企业挂牌。推动设立天使投资基金,2016年将实现16个市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县也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各市建设生产要素、企业股权、知识产权、文化产权等交易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搭建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组织开展行业性、专题性和地域性等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活动;积极推进产业创新联盟的组建工作,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共性技术瓶颈,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建设多形式、紧密型的产业创新联盟和新型研发机构,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机制,整合产学研创新资源,联合开展核心、共性技术攻关,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
      鼓励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共用。建立财政资金新购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查重机制和联合评议机制,推进省级以上研发平台、检验检测平台、科技基础设施等开放共享。截至2015年底,安徽省已初步建立以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网为中心,覆盖电子显微镜、无机材料等多个专业测试中心的跨行业、跨领域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系统。全省加入共享平台网仪器设备总数4800多台(套),入网仪器总值17.6亿元,入网仪器数量比2014年增长17.3%。2015年,省共享平台入网仪器对外共享服务机时288万小时,比上年增长63.4%;服务收入11942万元,比上年增长67.3%。
      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14和2015年,安徽省连续两年面向全球公开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采取直接投资入股的方式,激励团队携带高端成果在皖创新创业。2014年,全省共招引140个省(境)外团队,其中67个团队与市县对接签约或落户,省里择优支持了10个团队。2015年,省里支持了30个团队,股权投资共1.9亿元。目前全省已有100多家团队在省市层面获得扶持。
      2015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整合、创新创业工作重点作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同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创活动,实施“江淮双创汇”“发现双创之星”等行动计划,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各地建设众创空间,创建一批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向社会提供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创业创新服务。2015年,安徽省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资金安排4000万元,以绩效后补助方式,支持34家创业咖啡、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新型创业孵化服务机构。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激励举措,快速集聚了一大批高端人才、高端成果,极大地调动了大众创新创业的热情。力争到2020年,全省建设众创空间300个以上、集聚创客8万人次以上。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