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暨创新型试点:陕西跻身三大试点省

12.10.2015  12:39

  2013年12月30日,科技部正式批复支持陕西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陕西省成为继江苏、安徽后的全国第三家创新型试点省份。一年多以来,陕西抢抓机遇、大胆创新,实施了一系列效果显著、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科技创新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有力地支撑了“三个陕西”建设。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讲话强调,传统产业改造也好,发展新兴产业也好,离开创新寸步难行,要把创新抓得紧而又紧,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然而,技术、成果和资本、市场对接难,科技与经济“两张皮”,一直是困扰陕西省科技事业发展的难点。为了破解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陕西现象”,该省强力推进创新省份建设,加大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科技资源优势得以加速释放,陕西作为科技创新高地的成色越来越足。

  科教资源富集 具备建设创新型省份条件

  2014年6月,陕西省出台《陕西省创新型省份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2017年陕西省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具体目标为:基本建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20%,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数达到1万人,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达到1.5%,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陕西具备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条件。陕西的科教优势举国公认,拥有普通高校92所,各类科研机构1127家,全省两院院士62人、科技活动人员22.94万人,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人才体系、科研基础设施体系和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产业技术创新体系。陕西科技一直是陕西实力的重要标志,是陕西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4年,该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7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排全国第5位,其中万人科技论文数、获国家科技成果奖系数、输出技术成交额均排全国第4位,万人研发人员数排全国第6位,国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885件,技术成果交易额达639.98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06年的45.03%提高到2014年的55.81%,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围绕产业部署 打通科技与产业结合通道

  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重点是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园区基地创新发展工程、创新型市县建设工程和优化创新环境计划(四工程一计划)。

  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陕西省积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打通科技与产业结合的通道。一是结合我省重点产业规划和布局,围绕煤化工、石油天然气、生物医药、3D打印等领域,凝练出240个创新点,形成了15条重点产业创新链,11条特色产业创新链。目前,正在按照纵向链条思维,结合科技发展计划和全省产业结构现状,树立建立科学研究链条、成果转化链条、产业发展链条和金融支撑链条。二是以企业联合重大专项方式,组织实施一批资源转化技术项目、循环经济技术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和特色优势装备项目。延长集团“煤油共炼”项目、陕汽集团“清洁能源汽车”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三是打通产学研合作链条,支持组建了陕西省3D打印、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陕西共有1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涉及企业420家,高校57所,科研机构41所,成为推进该省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科技资源统筹步伐的重要载体。

  完善激励政策 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础。目前,陕西省979户大中型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不到30%,还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促成各类创新要素聚集企业,推动企业进入产业链中高端,形成一批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群体。

  在去年召开的创新型省份建设推进大会上,陕西省长娄勤俭指出,要紧紧围绕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充分发挥我省科教优势,带动企业、高校、院所建立各种形式的利益共同体。要通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大财政奖补力度,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开展研发服务外包、产品或技术服务采购等业务,扩大向中小企业派驻首席工程师的范围和规模,以催生更多“高精尖”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支持大型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聚集创新要素,研发战略产品,构建新型商业模式,形成拥有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专利的领军企业。

  在资金方面,要切实加大企业研发投入,保证省财政科技资金60%用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强化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量化考核和奖惩措施,落实扶持小微型科技企业的优惠减免政策。同时,陕西省发起设立了西北首支天使投资基金——西科天使基金,募集资金1.3亿元,已支持初创企业30家,投资额4900万元,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服务中小微科技企业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紧抓关键环节 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近年来,该省科学研究成绩斐然,专利授权量和技术合成成交额在全国的位次大幅度前移,但成果转化“墙内开花墙外香”现象突出。形成这一巨大反差的根本原因是,科研与企业脱节,中试与产量断档。

  2013年,陕西省企业发明专利仅为广东的5.8%,省内转化的科技成果也只有46%。科技成果在见效快、回报高的地区转化是必然趋势。只有把市场配置资源与政府宏观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做到就地转化科技成果最大化的同时,吸引更多省外成果在陕落地,全面提升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为此,该省重点围绕汽车、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九大产业,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中试专项,建设20个省级科技成果中试基地,促成符合我省结构调整方向、知识产权明晰、能够较快形成产业规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陕西省在财政收入、土地供应、金融信贷、跟踪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国有科技风险投资优先用于中试,重大产业需求适当注入资本金,鼓励在我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申报中试项目。

  同时,建设军民融合科技产业基地。陕西省抓住国家实施大飞机、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专项机遇,进一步完善省政府和央企的会商机制,加大军民融合投入力度,建设一批集研发、中试与产业化为一体的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平台,支持一批军工科技成果民用转化与应用,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军军品领域,重点建设卫星应用、民用航空、电子信息与元器件等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基地。

  优化创新环境 打造创业创新良好生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一环。建设创新型省份,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

  陕西的62名两院院士,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陕西科技的代表和骄傲,更是建设创新省份的排头兵。在陕两院院士的研究领域,涵盖了航空、航天、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学科领域。例如,陕西拥有全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卢秉恒教授,3D打印领域教育部三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的2位,西工大黄卫东教授、西安交大李涤尘教授。我省3D打印专家、团队在科技部3D打印总体专家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占比很大,并且创立、支撑了全国乃至我省一批3D研发应用型龙头企业。

  陕西省要继续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认真落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意见,扎实推进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三秦学者”、重点创新团队、青年科技新星等人才工程,统筹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工作。要创新人才选用方式,拓宽人才的发现、培养、流动、使用等渠道,改进科技成果评价奖励方法,促进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以效益体现人才价值、用财富回报人才智力,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管理和运用,落实技术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政策,充分激发科技创新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

  为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生态,该省还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周等活动,传播创客文化,鼓励大众创新创业。创业咖啡、创客空间等新兴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涌现,“孵化+创投+中介服务”的创新孵化模式全面兴起。(记者 刘锦)

南水北调中线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目标
  记者1日从水利部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顺利完成2021—2022年度调水任务,调水92.陕西新闻
陕西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
  近日,记者从2022年陕西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视频会议上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该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果丰硕,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完善提升农村公路近10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5.陕西新闻
中国进一步深化婚俗改革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 王祖敏)大操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