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追赶超越 -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之创新篇

09.03.2016  11:10

2016年3月6日《陕西日报》第一版

      本报记者 张梅
      “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创新成就陕西发展的高度。
      “煤气勘探”“地下探测”,创新成就陕西发展的深度。
      “三星效应”“西安地铁”,创新成就陕西发展的速度。
      “3D打印”“宽带中国”,创新指引陕西发展的未来。
      “十二五”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技术、新成果在陕西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创新有力地引领着陕西追赶超越。
      创新在三秦大地聚焦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月的西安春意渐浓,80多项重点工程在西安高新区集中开工。借着成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东风,西安高新区势如破竹,走在陕西创新发展的最前沿。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西安高新区见证着陕西创新发展的脚步。“十二五”期间,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2015年,西安高新区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在全国56个高新区中位列三甲。
      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省、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个国家级的试点同时聚焦陕西,创新前所未有地成为陕西发展的新动能。这块古老的土地,也因为创新而魅力四射。
      这些数字彰显了创新的实力——
      全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60.73%,居全国第7,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全国第5;
      研发经费投入从2006年的10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67亿元,年均增速达17.5%;
      技术合同交易额持续增长,2015年突破700亿元,较上年增长12.7%,全国排名第四位;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521家,位列全国第9,实现营业收入6737.83亿元,比上年增长32.12%;
      全省共有各类科技人才120万人,两院院士64人,位居全国前列,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
      陕西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5.51%,创新所需要的群众基础日渐深厚。
      这些成果说明了创新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吨位自由锻造油压机技术世界领先;
      延长石油集团“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勘探技术”,标志着我省在深层石油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华电集团建设的世界首套万吨级甲醇制芳烃工业试验装置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项目,累计推广应用面积2.3亿亩,农民增收超过100亿元;
      在3D打印、卫星应用、光电子集成、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新材料等领域,陕西率先突破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创新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千方百计谋创新
      今年2月,西安交大三名院士发起成立“中国高校智能制造创新网络”。他们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蒋庄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这是陕西高校在推动产学研发展方面的又一项探索与创新。
      去年11月,省科技厅出台了“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十项措施”,内容涉及支持西安高新区在高校院所设立“飞地”园区、科研人员可获得不低于70%的成果转化收益等措施。条条直击创新“短板”。
      省委、省政府对创新的“谋划”由来已久。陕西成为继江苏、安徽后的全国第三家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之时,一张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创新地图”就在三秦大地铺开——
      关中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形成一批创新驱动的优势产业集群;陕北重点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建设国际一流的能源化工基地;陕南加快循环发展,打造生物资源开发、绿色食品等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这张“创新地图”上,企业是前行的“主角”。“十二五”时期,我省不断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全面落实推动企业创新的激励政策,想尽办法为企业“搭好台”。
      创新就是要打破藩篱。
      西安光机所打破传统研究机构封闭办所的“思想围墙”,通过“人才特区”为科研人员松绑,吸引国内外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形成了“孔雀西北飞”的局面。西北有色院大胆采用股权激励机制,最大限度释放创新创业活力,开创了转制院所独具特色的“科研、中试、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创新更要宽容失败。
      如果你是一名在陕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负责人,可能会明显感觉到,融资没有以前那么难了。在一系列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政策中,我省率先建立的科技保险风险补偿机制,无疑是一剂为创新风险买单的“定心丸”。同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的设立,为创新多了一份鼓励,为失败多了一份宽容与保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在陕西“十三五”的宏伟蓝图上,创新更加清晰可见:把创新强省作为推动发展的新战略,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创新驱动跨越发展
      “十三五”开局之年,“两院模式”的聚变效应初显:20几家首批推广试点单位,分别和西安光机所、西北有色院签署了创新机制模式战略合作协议,合力释放院所高校科技资源潜力,使之转变成生产力。
      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大胆担当是陕西面对发展难题的魄力。
      在经济增速放缓,新旧增长动力转换艰难的背景下,陕西对创新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一直在加码。
      面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需求,立足自身优势,陕西擎起了围绕产业部署创新和围绕创新推动产业的两只“巨手”。
      在支柱和主导产业领域,延长石油集团筹建的全球首套45万吨/年煤油共炼实验示范项目流程全部打通;稀有金属、超导等材料研制水平国际领先;中药研制取得积极进展,部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首位……
      随着这些影响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的突破,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活力不断显现。仅2015年,围绕我省重点产业,省科技厅凝炼创新链56个、关键技术创新点近500个,面向全社会组织科技攻关,拉动社会投资116亿元。
      创新推动产业。陕西积极响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布局产业发展。目前,在3D打印领域拥有专利数占全国总量超过50%,龙头企业铂力特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金属增材制造综合服务商。
      军民融合步伐加快,一批批军转民项目快速落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陕西创新创业大赛”成为“一带一路”上聚集优质创新创业点子的众创平台。
      创新千帆尽举,发展百舸争流。展望“十三五”,创新驱动的车轮必将推动陕西更加稳健成熟地阔步向前。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