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I回升企业利润扭转跌势 多项数据传递经济企稳信号

06.04.2016  11:37

  进入4月,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即将公布。多方分析认为,虽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近期公布的多项经济指标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经济呈现企稳迹象,预计一季度GDP增速为6.7%左右。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为近两年来的较大升幅,略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一些积极变化开始显现,随着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以及近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制造业生产和市场有所回暖。近期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房地产市场回暖,对生产和消费也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受稳增长政策措施的效果不断显现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影响,今年前2个月投资增速小幅回升,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受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增长加快,以及石油加工和化工行业盈利大涨的影响,今年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8%,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同时,房地产去库存进度明显加快,今年前2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8.2%,增速比去年全年提高21.7个百分点。

  今年前2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8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月增速达到4%。此外,2月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受部分工业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扩大或降幅缩小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和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报告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速或在6.7%左右。报告指出,由于一季度经济增长工业回落冲击较大,但投资企稳,充分考虑服务业加快增长的因素后,预计当季GDP增长6.7%左右,较去年四季度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2%左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梁婧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一些因素将有助于经济企稳:一是投资实现“开门红”,投资结构分化明显,新开工项目爆发式增长;二是房地产去库存进程明显加快,销售量价齐升带动了前端土地和投资开发市场企稳,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出现新变化,PPI降幅收窄,CPI涨幅扩大。中国银行预计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6.7%。

  方正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表示,从需求端的角度看,目前一些趋势正在强化。他也认为基建和地产前2个月表现释放出积极信号,并指出这轮铁矿石、原油和金属价格反弹带动了不少行业的景气度和预期,后续工业企业利润和制造业投资大概率会随PPI回升而触底回升。

  对于经济改善的可持续性,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3月经济形势改善几成定局,地产销量高增,乘用车、家电销售逐渐回暖指向终端需求较旺,而工业品价格普遍上涨、各行业库存持续去化也印证需求改善。同时,3月电力耗煤降幅收窄,钢铁、化工开工大幅走高,意味着需求回暖和盈利改善已带动生产扩张。但未来经济存在三大隐忧,令改善持续性存疑:一是地产销量增速反弹易因高基数衰竭,二是盈利改善持续性仍待观察,三是美元加息悬而未决,或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

  梁婧也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2个月一些重要经济指标还在继续回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效应叠加,经济企稳的基础不牢固,自主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工业、投资、消费等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增长放缓,进出口增速更是大幅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为应对未来的下行压力,保证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经济发展研究组建议,要财政货币政策相互配合,供需两端着力。从财政政策看,一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二是实行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是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从货币政策看,要保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增速;配合供给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的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止人民币汇率竞争性贬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