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旧梦,“特区”百姓欢颜叙未来
温水村是西山腹地较为偏远的一个村子,这里植被茂密,山清水秀。曾几何时,这里生活着300多位山民,他们过着近乎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生活。多年前,铁路修到山外,400米的工程涵洞成了他们出山的通道。由于狭小,村民出行必须伛偻前行。“有一年,村上有了第一台拖拉机,由于涵洞太小,根本无法通过,村民只好把拖拉机拆掉,一件件背进去,再请技术人员组装好。”几年前,时任西山建委主任的宝鸡市妇联主席曹海芹深有感触,“至今想起,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过上好日子的村民正在为子女的婚事做最后的商定
经过多次调研,西山建委发挥“扶贫特区”优势,紧急调集资金七八十万元为村民打通了一条宽敞的正规隧道,村民们终于可以挺胸抬头地走出深山,感受外面的世界。
“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艰难日子。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这是西山建委社会事业科的王伟进山10多年来的深切感受。“只要我们的付出能带给老百姓些许的改变,就值了。”
和王伟一样,许多西山建委的干部职工尽己所能地让每一户百姓脱贫,这是工作责任,更是他们坚守的理由。
3600多个日日夜夜,历经风霜雪雨,西山建委的干部与13.7万老百姓一道解放思想,凝聚合力,“挪穷窝、拔穷根”。突围,从贫困中突围。
截至目前,西山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1172公里,中小桥梁102座,实现了9万名群众告别行路难、过河难的历史;累计搬迁群众7900户33311人,完成投资 6.8亿元;全年的旅游综合收入将突破1亿元……截至去年年底,西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05元,是2005年的7.6倍。
拓石镇位于西山深处。依陇山、临渭水,南与甘肃接壤,由于地处陇海铁路宝(鸡)天(水)线中段,这里成为陕甘两省农民土特产品交易集散地之一。
粮油店、服装店、农具店、小吃店……虽地处偏远,但是繁华的集市和诱人的西府小吃,让人欣喜地感受到西山老百姓的好光景。“啪啪啪”,循着一阵鞭炮声,中国妇女报记者找到了镇上村民眼里的“五星酒店”——胜利酒店。
“结婚租豪车,太浪费,我们两口子就想着租几匹马,穿唐装、坐花轿,热热闹闹给娃儿把喜事办了。”见到饭店老板赵胜利、赵引梅夫妇时,他们正在和女方的亲属商议儿子的婚事。
养过猪、收过破烂,在外打过工,赵胜利夫妻深知好日子的来之不易。“日子好了,手里再有钱,我也不想讲排场。咱山里人不能忘了老传统。”
对于老赵两口的想法,女方亲戚冯大爷深表赞同。“咱山里人虽说日子好了,但不能忘本,我希望两个娃娃一定要孝老敬亲、勤俭持家、和睦相处,这比啥都重要。”
“馍馍豆腐汤”曾是山里人办喜事的标准。这些年,凭借党的好政策,西山老百姓的光景渐渐好了起来,遇上啥好事,也会来到胜利饭店小酌几杯,要是大喜事,一定会摆上几桌。
西山突围,是宝鸡市委市政府的有益大胆尝试,更是陕西脱贫攻坚的有力成效。如今,西山仅有3万人在脱贫线以下,西山脱贫一步之遥。脱贫攻坚,西山不落下一个百姓。十年来,西山建委在全市率先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率先实施“三无户”保障住房建设、高中阶段学费免费教育、残疾老人生活补助的“三试行”探索工作,基本实现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保障高水平和服务便捷化,达到了“生(存)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累计投入公共服务资金1.2亿元,无偿为“三无户”建房1001套;建成寄宿制学校53所,解决了21600名学生上学问题;建成西山中心敬老院,对西山160名孤寡老人进行了集中供养,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