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刮痧除秋日湿热 每次不要超20分钟

23.08.2015  11:04

  刮痧是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使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在皮肤相关部位进行刮拭,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目的。简单地讲,就是扩张毛细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进血液循环。按理说,刮痧适合于各种季节,可民间有句俗话:“立秋刮刮痧,活到八十八。”就是说最好在入秋后进行刮痧,这是什么原因呢?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消化科主任陈延介绍,立秋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湿气容易郁闭经络,寒气外闭,湿邪在里郁闭阳气而化热,从而形成外寒内热,寒包火的情况。由于湿热在里,人会出现头昏脑涨、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怠乏力等情况。虽然这种情况不是很严重,但也让人感觉不适。因此,在这个时候进行刮痧,可以去除体内的湿热之邪,寒邪也不容易闭阻,身体也能如天气般“秋高气爽”。

  中医认为,外邪侵犯人体,首先侵犯肺胃。肺胃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刮痧通过对皮肤的刺激,调整人体的肺胃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对感冒发烧、头痛、咳嗽、鼻炎等外感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以感冒为例,中医认为,秋季气温变化较大,外感风邪,就会引起肺胃功能失调并引发感冒。通过刮痧,调整肺胃功能, 有助减少患感冒的机会。

  同理,在秋季,感受寒邪或湿邪,会引起各种关节疼痛,如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颈椎病等,刮痧也都有很好的疗效。秋天是人体肺气最为旺盛的时节,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刮痧,正是利用了季节特点,这与三伏天天灸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代医家认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风、湿、火三气侵袭肌肤,使阳气不得宣通透泄所致。因此,在湿邪较重的时候患“”症的可能性较大。在广东,“长夏”是一年之中湿气最重的时期,但湿是阴邪,天气较热湿,湿邪会随热气而蒸腾,不容易郁闭人体的阳气。

  刮痧一般是用牛角或玉石制作的工具刮拭皮肤表层,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刮痧后皮肤上的“瘀斑”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最迟也不会超过1周就能恢复正常。

  ■温馨提醒

  每次刮痧不要超20分钟

  此前有新闻报道称,丽水有22岁女子刮痧刮出半个足球大的肿块,到医院求医发现内有500毫升积血,引发不少市民对刮痧的质疑。对此,专家提醒,刮痧治疗不是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越好。一般情况下,刮痧治疗时间限制在15—20分钟之内,但具体的时长与次数,要看病情的轻重缓急而定,并非刮得越黑、越痛越好。正确做法是当刮拭部位上出现微红色或紫红色的痧斑即可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