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居”到“优居”——镇安县搬迁群众的新生活

18.03.2022  09:20

  镇安县搬迁群众在打理自家小菜园。记者王晨曦摄

  “下楼进厂门,上楼进家门。现在不仅住得敞亮,连挣钱都很方便,只要手脚麻利点,一个月挣2000元很轻松。我们还有40平方米的小菜园,新的家园非常温馨。”3月2日,刘世富一边种菜,一边聊着他的新生活。55岁的刘世富原是镇安县庙沟镇东沟村村民,搬迁到云盖寺镇花园安置社区后,很快便适应了新生活。

  为帮助搬迁群众就业,镇安县根据实际情况将搬迁群众分为传统农民型、社区工人型、三产服务型、外出务工型、兜底保障型等多个类型,通过不同渠道精准培训,提升他们的务工能力。刘世富就是在镇安县就业局帮助下参加培训后,在镇安县易地移民搬迁创业就业基地上班的。

  截至今年2月底,镇安县已为集中安置小区配建社区工厂58个,引进服装加工、电子生产、农特产品包装等劳动密集型企业31家,带动2680名搬迁群众在社区工厂稳定就业。

  融合服务创建“五小社区

  针对搬迁群众进入社区后吃菜难、购物难、丧葬难、红白喜事承办难、大综生活用品存放难等急难愁盼问题,镇安县开展“五小社区”创建,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搬迁群众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

  流转土地落实小菜园。镇安县采取“政府搭桥、群众自愿、流转土地”的方式配备小菜园,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难”问题。目前,全县安置点流转土地154亩,为4128户搬迁群众落实了“小菜园”。

  整合资源建设小仓库。镇安县充分利用安置小区内的空置房、周边的闲置房,以及小区的内部空地,为有需求的搬迁群众提供每户不超过20平方米的临时用房,主要用于存放农具、粮食等,同时为家庭农产品初加工、磨面、豆腐制作等提供临时场所。目前,全县已新改建小库房1.2万平方米。

  按需供给配齐小超市。镇安县鼓励搬迁小区内有一定经营头脑的搬迁群众,利用自己的安置房或租用搬迁小区的空置房开办小超市。目前,59个集中安置点都配建了1个以上小超市,落实率达100%。

  因地制宜成立小理事会。镇安县对800人以上的大型安置点,分批配套建设红白理事场所,购置所需用品,供搬迁户免费使用。全县55个安置小区,由所在村“两委”和小区物业负责成立红白理事组织,对小区群众办红白事所用的物资,落实专人进行限价管理,严防攀比之风。目前,全县安置小区已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

  尊重民意配套小公墓。针对山区传统丧葬习俗浓厚的实际情况,镇安县为有需求的集镇安置点配建公益性公墓。

  同时,各搬迁点还因地制宜配建了小理发室、小卫生室、小图书室、小娱乐室、小托管所、小广场、小公厕、小菜摊、小早点摊、小驿站等各类设施,让搬迁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加强科学管理完善基层治理

  如何帮助搬迁群众从“忧居”转向“优居”?镇安县以“管理融合”为抓手,在保障搬迁群众权益上下功夫,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环境、过上新生活。

  镇安县以“三变”改革为动力,盘活搬迁群众原有的土地、林地、宅基地等资产,让搬迁群众在获得流转资金的同时还可继续在产业园区务工增收,并将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后优先流转给原居住地搬迁户,鼓励其继续发展产业,确保了搬迁户生活有保障、搬迁后收入不断档。

  镇安县全面推行“双簿制”管理制度,对搬迁群众在原籍实行户口簿、在迁入地实行居住簿的双重管理,让搬迁群众在原籍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档、在迁入地的优惠政策不落空。目前,全县已完成2100户跨镇(街道)安置的搬迁户居住簿发放。搬迁群众凭居住簿可在迁入地享受同等就医上学、就业安置、低保办理、退耕还林等12项惠民政策。

  为便于搬迁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办理党组织关系接转、退耕还林、民政救助、医疗养老、创业就业等服务,镇安县还在每个小区成立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窗口,有效保障搬迁群众权益。

  推行网格化管理全方位服务群众

  镇安县对所有安置点实行网格化管理,全面落实“网格员+楼长+单元长”三级网格管理机制。通过定期更新居住人口的信息登记表摸清搬迁户的底子,为其提供匹配的就业信息,宣传党的惠民政策、组织开展党建主题活动、推行七点半课堂等温馨服务,使小区管理网格化、公共服务精细化、基层治理人性化。目前,全县59个集中安置点共划分片区86个,选配片长86名、楼长296名、单元长740名,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服务群众零盲区、管理群众零死角。

  实现安置点物业管理服务全覆盖,是镇安县服务群众的一项重点工作。目前,镇安县已通过公益性专岗配备小区水管员、电管员、保洁员、安全员等服务人员394名,确保有人管事、照章理事;一次性配齐垃圾收集箱37个、垃圾桶613个、垃圾车21辆,使各安置小区实现日常垃圾及时收集、转运、处置;通过公益性专岗配备小区保洁人员415人,确保安置小区环境卫生、水电管理、设施维护等工作衔接有序,不断提高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编辑: 石彬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