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从“土疙瘩”到“金蛋蛋”——看魔芋产业发展的“紫阳模式”
8月5日至7日,中国第八届魔芋种植基地经验交流会在紫阳举行,这是对紫阳魔芋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届时,“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魔芋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紫阳模式”将亮相会场。
近年来,该县以市场为导向,将魔芋产业作为全县中高山群众增收致富重点产业,坚持标准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一体化服务,初步形成了富硒魔芋产业化经营体系。2014年,全县种植魔芋3.6万亩,深加工产品达50余种,实现综合产值1.8个亿,一跃成为全国九大魔芋产业重点基地县之一。
1.2万户发展魔芋4.8万亩
盛夏时节,走进联合镇干沙村,田间地头套种的魔芋郁郁葱葱,一株株魔芋茎肥叶壮,长势喜人,大有跟玉米一争高低之势。“苞谷地里套种魔芋好,一亩地的价值能翻几番,其中苞谷能收900斤卖1000多块钱,魔芋能收3000多斤卖6000块钱。”正在自己魔芋地头除草的李正健算起了经济账。
该县在积极抓好魔芋田间套种的同时,结合林多地少的实际,因地制宜提出了大力发展魔芋林下种植。利用魔芋未经驯化的半野生植物习性,走主攻林下—规避病害—培育种源—做强基地—节本增效的路子,积极推行“高山种子低山种,低山种子还林下”的生产技术,挑选林下种芋大田栽培,大田收获的小魔芋和芋鞭,返回林下栽培,保持大田种源品质,提高种芋质量。
双桥镇魔芋种植大户聂纪友从2012年开始在厚朴林下套种魔芋,由当年试种的15亩到现在的300余亩,接连喜获丰收,为全县推行林下套种提供了范本。厚朴林下种植魔芋的方法不仅有效地恢复了魔芋种性,抑制了病害的发生,还解决了种芋的繁育难、储藏难和芋农运输难的问题,为魔芋大面积种植找到了新的途径。
该县还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魔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实行重点村定点定人包抓技术服务,每年聘请19名农民技术指导员,负责在魔芋生产季节集中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同时,以“阳光工程”和“职业农民培育”为切入点,积极组织魔芋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村组院落和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指导培训。近年来,全县累计举办魔芋技术培训140场,培训1万余人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3万余册,为魔芋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为提高魔芋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该县全面启动魔芋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全县建设4个魔芋产业重点镇,40个重点村,在蒿坪镇金竹村、洄水镇连沟村、双桥镇四坪村建设3个市级魔芋标准化示范园,在高滩镇白鹤村、联合镇干沙村等建设6个县级魔芋标准化示范园,18个基地镇分别建设100亩以上示范点21个。
至目前,全县种植魔芋面积4.8万亩,其中商品芋种植面积2.2万亩,林下种植面积1.3万亩,种芋种植面积1.3万余亩,魔芋种植户达1.2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户数的13%。建成省级魔芋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园区2个,县级园区5个。
一体化发展打造命运共同体
魔芋种植是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首先是成本高。有人总结种植魔芋有“三大堆”:种子一大堆,劳力一大堆,肥料一大堆。按照套种来算,种植一亩魔芋大约需要芋种600斤,农家肥8000斤,15个劳动,仅种子成本得3000元。其次是容易产生病害。魔芋软腐病和白绢病被称为“魔芋癌症”,严重时魔芋从茎基部腐烂成片倒伏,造成球茎腐烂,稍不注意,就会蔓延成灾。再次是市场不稳定。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市场紧俏时,企业四处抢购,魔芋种植户便是“爷”;一旦市场疲软,不得不“唯利是图”的企业就会压级压价甚至拒收,无助的芋农又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在实践中,紫阳逐步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魔芋产业发展一体化模式,有效地化解了芋农风险,魔芋产业实现了良性循环发展。龙头昂起产业兴。在全县魔芋产业化链条中,紫阳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充分发挥了“火车头”作用,成为产业发展的组织者和引领者。该公司在魔芋基地镇建设全自动机械化魔芋片烘烤线7条,建成魔芋精粉、魔芋胶、魔芋面条、魔芋风味即食食品、高分散魔芋膳食纤维等七条生产线,引导成立了18个魔芋专业合作社,近4000户魔芋种植户加入了合作社,占魔芋种植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公司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根据合作社供货量给予相应扶持,并承诺按每斤不低于1.5元的保底价收购;而合作社对入社社员垫付种芋、肥料资金,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防病药械。
“合作社看似做的亏本生意,但加工的原材料充足了,得到公司的扶持更大了。”瓦庙镇专业魔芋合作社负责人王定亮指着合作社那套初制加工设备说:“这套价值40多万元的宝贝,就是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免费提供的。”
风险几家担,农民稳赚钱。73岁的瓦庙镇新华村魔芋种植户刘开元就是这种模式下的受益者之一。“我今年种了5亩魔芋,种子都是合作社提供的,如果收成好的话,挣个3万块钱没问题,只出劳力,基本上没风险,在家种魔芋比年轻娃子到外面打工强。”老刘乐呵呵地说。
龙头企业不壮大,基地发展不起来;反之,基地出现问题,龙头企业也难以生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把企业与农户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共同体,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走出了一条企业、农民‘共赢之路’。”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冯永华说。
“十三五”末产值达7亿元
物以“硒”为贵,紫阳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雪魔芋、魔芋挂面、魔芋膳食纤维等产品投入市场后销售火爆,产品供不应求。由于原料不足,该公司始终没有摆脱“吃不饱”、“长不快”的发展烦恼。一边是原料不足,一边是林地闲置。该县农业部门做过统计,全县适宜种植魔芋的林地超过12万亩,大有潜力可挖。该县正在加紧制定魔芋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计划到“十三五“末,全县魔芋种植面积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即达到10万亩,预计产值达7亿元。
近年来,紫阳县一直把魔芋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县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魔芋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县农业局组建了魔芋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相继出台了《紫阳县推进林地林权流转优惠政策》、《紫阳县森林资源流转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流转产业园抵押贷款管理办法》等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建立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林下魔芋种植基地,为提升魔芋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2013年起,县政府每年选择一个基地镇作为当年魔芋产业发展重点镇予以集中扶持。县财政每年筹集200万元资金,用于补助购买种芋、消毒防病、技术培训。紫阳魔芋种植面积正按每年一万亩的速度递增,预计“十三五”末达到10万亩,产值7亿元,种植户户均增收4万元。届时,魔芋产业将成为紫阳富硒茶之外的第二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