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 劳动者为何“逆来顺受”
近日发布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报告》显示,在我国“九成行业周工时超过40小时”,超时工作、隐性加班、节假日值班等现象,成了大多数劳动者们需要应对的问题。那么劳动者们的时间都去哪了?加班又会以哪种形式体现?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行业的工作人员。
加班不一定强制 隐性加班最有苦难言
宋先生是西安一家三甲医院的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从他参加工作开始,几乎没有过正常的节假日。“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有紧急情况,除非你真的在外地,否则必须立即赶回医院。”提起自己的工作,宋先生很无奈,“救护病人是医生最基本的职责,从进入医学院学习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不要想有自己正常的生活。只要是你负责的病人出现问题,不管什么时间,都必须无条件的赶回医院。”宋先生告诉记者,自从正式入职后,自己没有任何一个节假日是安安静静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我是神经外科的大夫,大部分病人都是危重情况入院,还有外伤急诊,我们根本没有加班这个概念,什么时候处理完病人、做完手术才算告一段落。而且遇到节假日,即使没有轮到自己值班,但你负责的病人没有出院,你就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回家休假。更常见的情况是你本来在家休息,可忽然来急诊了需要手术了,值班医生处理不了,一个电话必须立刻赶回去。救命的事,再不愿意也没办法。”
在外资建筑公司工作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外企比较注重员工的权利保障,没有强制加班这种情况,但上司布置的任务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员工只能“自愿”加班。“我们公司的领导绝不会强迫某位员工加班,通常都是布置一大堆任务,限定你一天或两天内完成,他们只看结果不问过程,所以不加班是不可能的。”王女士说自己最高的加班记录是从周五下班开始连续加班到周天下午,中途只抽空睡了四五个小时。“那次是周五下午领导让我完成一份发布会的策划,还要做各种外联,落实场地、人员、预算等一切准备工作,周一晚上发布会就要举行。当时觉得真是强人所难,但没办法,领导只看结果,所以就硬着头皮接了下来,后来想想觉得我还挺厉害的。”
记者还在IT、服务业、教育、事业单位、农民工等多个行业进行随机采访,七成以上受访者均表示,自己进行过超时工作,半数以上受访者有过超长时间加班工作。
加班成常态 劳动者们为何“逆来顺受”
通过随机采访可以得知各种形式的加班已经形成常态,足以说明众多劳动者的权利正在遭遇侵蚀,但为什么少有劳动者运用法律手段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对此,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石英,他认为这种现象折射出两方面的问题。首先说明我国劳动法的宣传普及工作做的还很不够,让劳动者在遇到问题时想不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很多法律细则大家都不是很了解。石英认为法律意识的欠缺是大多数劳动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劳动法普及工作的缺失。
除此之外,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也是劳动者不敢轻易与雇主“对簿公堂”的主要原因。石英说,“目前我国的劳动市场还是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大多数劳动者满足于有工作可做,所以在工作时长、加班与否的问题上不敢有太多要求了。”
超时劳动不仅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影响个体幸福,最终造成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降低。石英认为,目前解决此问题的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劳动法中将一些行业和岗位的权益保护细化,在法律条文中加上一些行业权益保护的原则性要求,加强劳动法的普及宣传,让企业在与劳动者签订合同时将加班补偿等细则写进合同,让劳动者有法可依,有据可讲。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见习记者 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