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营出“陕西绿” 铁腕治得“西安蓝”

02.02.2015  11:57

  全年造林497万亩,绿色区域持续向北推进;年均入黄输沙量由过去的4.25亿吨,减少到1.46亿吨;西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11天,比上年增加73天;三年防沙治沙任务全面完成,渭河三年变清行动计划圆满收官……

  年终岁首,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陆续传来,无不令三秦儿女为之振奋欣喜。2014年,通过全省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陕西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陕西绿”、“西安蓝”正逐步向人们呈现。

  绿浪滚滚向北涌

  201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生态建设战略,我省积极实施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晋陕峡谷绿化等重点工程,大力开展植树造林,不断巩固封山禁牧、小流域治理和水源地涵养建设成果,全省绿色区域在向北推进400公里的基础上仍在不断延伸。

  据统计,全省全年完成林业投资100亿元,造林绿化497.6万亩,占全年任务的124%。抚育森林204.5万亩,完成高速公路林带补植补造366公里,渭河整治、晋陕峡谷绿化7.6万亩,全民义务植树8435万株。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任务6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109.4万亩。

  1月12日,记者沿青兰高速前往宜川,在公路两侧,一株株油松、樟子松挺立山坡。前几年栽植的幼树,如今已郁郁葱葱,蔚为壮观。

  “村镇周围、道路两旁、河流两岸、旅游景点、出入境口”等8大重点区域,是我省近年绿化的重点。去年,我省共完成榆林樟子松基地建设20万亩,长柄扁桃基地建设5万余亩。完成151个村“三化一片林”绿色家园建设任务,栽植各类苗木315.8万株1.8万亩,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我省全面治理荒沙工程启动3年来,已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300万亩荒沙治理任务,累计治理面积304万亩。沙漠腹地建起以樟子松为主的百万亩绿化防风固沙林带,建成沙区县城外围1-5公里宽环城防护林带,绿化美化村庄300多个,沙区林木覆盖率由30%提高到33%。

  据陕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报告显示,2014年森林生态总价值达2505亿元,涵养水源147亿立方米,固持土壤4.5亿吨,保肥993万吨,固碳1940万吨,释放氧气5193万吨。与上年相比,森林生态服务总价值新增49.3亿元。

  蓝天莹莹捧白云

  “现在蓝天越来越多了,空气质量也明显好多了。”日前,正在西安环城公园放风筝的陈大爷,一边仰望蓝天,一边打趣地说:“我基本每天都要和老天打交道,我和我的风筝,都见证了西安蓝天白云的增多。”陈大爷的话的确不虚。据统计,2014年西安市蓝天指数达到211天,比上年净增73天。更为可喜的是,从去年3月始,西安已连续9个月退出全国74个城市后10排名。

  蓝天指数大幅增加,凝聚着省委、省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和全省上下的艰辛努力。面对近年严重的雾霾天气,省委两年3次召开高规格大气治理专题会议,对全省治污降霾进行部署,还先后出台了全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工作方案、“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两年来,仅大气治理全省就投资超过50亿元。

  被称为陕西官场“大考”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2014年也做了重要调整,弱化了GDP指标权重,大幅增加生态环保指标权重。突出考核绿化率、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节能减排等指标,分值由原来的12分增加到25分,雾霾治理指标由原来的3分调整为8分。

  通过系列刚性措施,全省以“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扩水、增绿”为内容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2014年,全省完成重点减排项目438个,在建和调试项目171个;淘汰燃煤锅炉2347台,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30%,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2.5万吨、氮氧化物0.6万吨;关中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净削减燃煤249万吨,燃煤消费量首次出现负增长;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8.83万辆,年可减排氮氧化物7.5万吨;细颗粒物监测网络实现地级市全覆盖……

  清流脉脉展新颜

  过去,人们常常把“黑、臭、脏”等字眼,与渭河联系起来。如今,经过3年多的综合治理,在我省境内长达500公里的这条“关中下水道”,已经彻底脱胎换骨,“水清岸绿”的新景象,已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2014年,是我省实施渭河污染防治3年行动方案的最后一年。目前,渭河干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较2011年同期下降34%和45.8%,基本达到渭河3年行动方案确定的水质目标要求。4条污染严重的主要支流,小韦河、新河、尤河水质基本达到改善目标,氵皂河接近达标。

  各市还自加压力,组织实施了一批市、县级治污项目,使渭河水质持续向好。咸阳市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和对渭河沿岸污染源治理,不仅彻底告别了污水直排渭河的历史,还从去年4月起,渭河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监测值,连续9个月保持在4类水质范围内,提前达到“渭河3年变清”目标。据悉,2014年,全省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17座,实现了县县建成污水处理厂的目标。

  2014年12月12日,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沿线4省市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我省在连续多年保持汉江、丹江水质达标出境的基础上,去年4月还出台了汉江丹江流域水质保护行动方案(2014-2017年),将利用3年时间,使陕南地区汉、丹江水质再提升,达到“经普通净化处理可供生活饮用”的二类水标准。

  同时,我省出台有奖举报办法,鼓励公众监督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弃物管理等领域违法行为。启动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将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先后有效处置了咸阳高新长庆石化公司火灾、丹凤县铁峪铺镇甲醇泄漏等81起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使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