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北京冬奥会也是“美美与共”的文化盛宴

12.02.2022  12:24

  “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用希腊语在北京冬会开幕式上歌唱。(来源:新华社)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享受“人生中最疯狂的夜晚”、在冬奥村一天三顿吃到撑、遇到“冰墩墩”秒变“迷妹”“迷弟”……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许多外国运动员在海外社交平台花式晒出“冬奥朋友圈”,持续更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好奇打开中国文化的一个个“盲盒”,分享“北京欢迎你”的真诚和热情。冬奥会是体育盛事,也是文化盛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让不同文化近距离互动的“冬奥朋友圈”刷出了“天下一家”的世界共情。

  很美很中国的24节气倒计时、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破冰而出的奥运五环……每一秒都是“中国式浪漫”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以全新表达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空灵而典雅的审美世界。不仅开幕式,北京冬奥会的每一帧画面都跃动着中国文化之美。北京冬奥的会徽以汉字“”为灵感,用书法表现出起伏的赛道、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人人都爱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分别以中国“国宝”大熊猫和中国灯笼为原型;冬奥会奖牌以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的造型,表达“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雪如意”的设计灵感源自玉如意,首钢滑雪大跳台“雪飞天”融入敦煌飞天元素……冬奥里的中国风,通过各国运动员的“朋友圈”传向世界,展现了五千年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

  外国运动员“冬奥朋友圈”里的一个个暖心故事,则生动诠释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中国好客文化。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善让各国运动员感受到“”的温度。打开外国运动员的“朋友圈”,暖心的场景比比皆是:美国运动员特莎·莫德因开幕式志愿者“欢迎来中国”的热情而感动落泪;德国运动员莱昂·沃肯施佩格与工作人员“碰拳”的画面让人大呼有爱……赛场内外,18000多名志愿者服务在各个角落,用不同方式传递温暖、友爱和团结,在一次次交流互动中与全世界来宾消弭隔阂、增进友谊。

  外国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感受到的不仅是爱,也有欢乐。在冬奥村,有人吃了200个饺子,有人一天吃6个豆包,有人“种草”麻辣烫……不少外国运动员化身欢乐“吃播”,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中国美食的热爱。还有人分享了他们学打太极的视频,下腰、抬腿、展臂招招不含糊。开心的笑脸、动人的泪水、有爱的互动是如此鲜活、如此明快,拥有粉碎一切“灰黑滤镜”的真实力量。通过各国运动员的眼睛,世界看到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当外国运动员在拥抱中国文化的同时,普通中国人也通过冬奥的桥梁建立与世界不同文化的连结。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里的44名孩子学会了用希腊语演唱奥林匹克会歌《奥林匹克颂》,他们质朴空灵的声音跨越山海在遥远的奥林匹克运动发源地激起回响。希腊音乐人安吉利基·图巴纳基动情地说,一群来自大山里的孩子通过他们的声音和希腊语,通过这些极具力量、饱含深情且蕴含团队意义的词语团结在一起,这非常令人感动。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波黑旗手wink”“观众们都关心美属萨摩亚旗手”等话题轮番引发中国网友热议,那些地理上远隔重洋的国度似乎在一瞬间近在咫尺。正如开幕式上所讲述的雪花故事一样,“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是相同的”,但当“各美其美”的小雪花汇聚在一起就有了“美美与共”的震撼力。这朵雪花讲述的不仅是“”的故事,更是“我们”共同的未来,向世界生动阐释了当今中国人的世界观。

  排除万难举办的北京冬奥会,注定在历史上留下宝贵遗产。它将留下的不仅是挑战极限的突破,更是“天下一家”的温暖。(海外网评论员)

编辑:高蒙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