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

10.08.2016  14:34

  近日,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北京市科委)发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和任务分工。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北京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宗旨,围绕提升科普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关注目标人群、丰富科普活动、打造科普精品等重点任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市民科学素质达标率从2010年的10.0%提高到2015年的17.56%,超额完成“十二五”设定的12%的目标,科普工作位居全国前列,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创新引领、共享发展”的工作方针,北京科普工作要站在大视野、大科普、国际化的高度,以建设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为核心,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为目标,以打造首都科普资源平台和提升“首都科普”品牌为重点,着力提升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精准、有效供给能力,着力加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理念的推广和普及,着力推进“互联网+科普”和“两微一端”科技传播体系,着力培育创新文化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4%,人均科普经费社会筹集额达到50元,每万人拥有科普展厅面积达到260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数达到25人,打造30部以上在社会上有影响力、高水平的原创科普作品,培育3个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科普产业集群和5个以上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科普品牌活动。首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形成,公众获取科普服务的渠道更加便捷。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理念推广服务机制建成,科普信息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首都科普资源平台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普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科普人才队伍持续增长,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科普传播能力全国领先,创新文化氛围全面优化,科普产业初具规模,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首都科普”的影响力和显示度不断提升。建成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相适应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
  规划建设以“互联网+科普”为核心,以传播知识、传播精神和传播文化为理念的首都科普资源平台。调动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科研条件资源,挖掘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等科技成果资源,促进科普基地、科普产品、科普影视、科普图书等科普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共享,建立畅通的服务渠道和开放共享机制,形成系统化、网络化、专业化的科普服务体系。重点实施“科普惠及民生、科学素质提升、科普设施优化、科普产业创新、‘互联网+科普’、创新精神培育、科普助力创新、科普协同发展”等八大工程。
  为配合重点任务的实施,规划提出了创新科普体制机制,加强工作协作联动;完善科普政策法规,优化科普创新环境;优化科普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广泛参与;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构建立体传播体系;建立监测评估机制,确保重点任务实效等五项保障措施和制定了具体的任务分工。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