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偿搬抬急救担架拟入法 谁来缴费存争议
随着飞机上患病乘客无人搬抬事件持续发酵,有关规范院前急救过程中搬抬担架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昨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相关单位在参与《北京市院前急救服务条例(草案)》立法调研时确认,北京正在酝酿将有偿搬抬担架服务写入草案。据悉,有偿收费是首次写入草案,此前几经易稿均未涉及该内容,目前,对于搬抬担架责任归属、收费标准、谁来缴费等关键问题业界还未达成一致。
搬抬缺失成急救服务短板
近期,在我国引发社会热议的飞机上患者滞留机上50分钟的事件再次让人们重视起担架搬抬环节亟须规范的问题。有媒体称,患者之所以在急救人员到达后仍长时间无法下飞机接受救治,就是因为在搬抬环节急救人员与航空公司因责任归属不清出现了扯皮的现象。
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逐渐多元化,院前急救也越来越频繁地被更多人接触到,变得不再“神秘”。公开资料显示,所谓院前急救,就是从救护出车接诊患者到送至医院,这一阶段需要的救治过程。目前,北京拥有120、999两支院前急救力量。近几年,业界不断有声音表示,北京的急救需求非常大,120、999同时存在、发展这么多年,市场仍明显供大于求。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北京只有一部分急救车配有担架员,基本都是固定跟车。而更普遍的标准急救车人员配备,除了司机外,仅为一名医生及一名护士,很难提供搬抬患者的服务,如果患者没有明确搬抬要求或者就近前往患者处的急救车上没有配备担架员,那么只能靠司机、医生、患者家属甚至邻里街坊帮忙搬抬了。有机构统计,现在北京有将近50%的急救叫车服务更多需要的是搬运、救护车运送服务,因此,搬抬担架服务的缺失有可能成为院前急救的短板项目。业内人士表示,将担架搬抬的相关规范、收费标准写入草案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需求压力倒逼有偿搬抬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所以相关单位积极建议将有偿担架搬抬写入草案,就是因为目前这项服务环节各种规定都十分模糊,急救方、担架员、患者三方的利益都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得到保障。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撑。目前,有关担架搬抬服务是否应收费、收多少钱、谁来出钱是各界争议最大的问题。据悉,现在北京的院前急救费用主要分为里程费、医生出诊费、药物设备费用三项,里程费即按照急救车行驶线路收费,每公里约为3.5-5元;医生出诊费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药物设备费用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计算。综合下来,北京居民呼叫一辆急救车交费价格基本低至几十元,高至几百元。
然而,在这些费用中,担架搬运却是不额外收费的。“担架员大多都不是急救方的事业编制员工,基本都包吃住,每月薪资都是要从急救费中出,虽然某些月份担架员出车次数较多时会有奖金,但基本上担架员的福利、薪资仍然偏低,很难留住固定员工。”上述人士表示,继续免费服务很难扛住越来越大的需求压力,因此,有偿担架搬运服务确实能直接推动这一环节发展。
此前业界有消息称,全市120急救网络共有130个急救站,其中只有北京急救中心直属的41个急救站配备担架员,全市共有担架员50人左右。其他区县等所属急救站,尚未配备担架员。
实施服务还需跨过多道槛
随着北京城市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需要院前急救服务且需要担架搬运服务的患者也迅速增加。有专家表示,在这一次草案修订过程中,相关部门直面担架搬运这个政策薄弱环节,将有关内容写入草案供各界讨论还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不可否认,各界对于有偿搬抬服务的各项“规则”如何制定却难以达成一致。比如在搬抬责任归属这个根本问题上,有业界人士表示,一辆急救车上有医生、护士,相当于移动的ICU,如果患者及其家属叫车主要是为了行使搬抬、运送服务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急救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建议今后急救考虑“分层服务”,对于突发危急的病人,急救医生上门诊疗、搬运这是一个流程;如果只是需要搬抬、运送服务,可以由别的专门机构负责。但也有专家表示,大多数呼叫救护车且需要担架搬抬服务的患者,都一定程度上需要医疗服务,“按照需求配备担架搬抬人员是急救方的责任,不应该再单独成立队伍负责这一环节,否则可能会增加延误急救、治疗的几率”。上海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表示,对于费用支付方,由于搬抬是特殊需求,患者方出钱是合理的,但同时也应由医保或财政支付一部分。
此外,业界有观点还认为,由于目前急救车辆大多没有搭乘担架员的空间,将担架员普遍配置在急救车中可能并不现实,胡善联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为急救车司机进行担架员服务培训,并且在车上再配备一名担架员就基本上能够满足患者需要了,相关部门可以留有灵活设置队伍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