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医疗费增长率远超GDP 或成严重社会负担
从1991年到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均增长率为17.49%,如果现有的政策环境不变,预计2015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的年度增长率为14.33~18.24%,明显高于2013年我国人均GDP8.97%的粗增长率。4月7日,由复旦大学牵头的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公布上述数据。
“如果现有的政策环境不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费用将依然保持12.08~18.16%的年均增速,其增速将明显高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且会加重目前存在的社会问题。”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首席战略科学家郝模教授说,近30年来,他始终关注着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问题,“现实情况就是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已远超同期GDP增长。”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加重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王颖副教授解释,在现有医疗卫生政策下,2015年人均医疗费用将较1991年定基增长45.57~52.7倍,而2020年人均医疗费用增长将在2015年的基础上再增长1.83~2.3倍。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的加重。”研究报告指出。
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明确了总体筹资、政府(财政/物价)、医院、百姓、医保、药品等六方关键利益者。研究显示,在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趋势下,医疗卫生关键利益团体的相关指标也会随之变化。
比如总体筹资指标,用“卫生总费用占GDP比例”指标反映总体筹资,表达卫生总费用对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1991年为4.10%,2013年达到了5.57%,已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左右的适宜标准。而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下,预计2015年将达到5.72%,2020年达到6.19%。“可能演化成严重的社会负担。”
以“卫生总费用中个人现金支出比例”作为百姓医疗费用负担的相关指标,该指标从1991年的37.5%,飙升到2001年的近60%,2013年该指标下降为33.9%,略超过30%的世界公认水平。在不改变现有各类政策的情况下,预计2015年和2020年,该水平将分别达到33.21%和32.36%。
以“医疗机构不合理业务收入”作为医疗机构相关指标,剔除经济增长、物价变动、人口数据和结构变化、健康状况等合理性因素影响外,其他非合理性因素影响带来的医疗费用的变化,反映的是医疗机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浪费。研究表明,如果假设1991年非合理性业务收入为0,则预计2015年该指标将达到2699亿元,2020年为6909亿元,即医疗机构“多开药、多做检查的”浪费行为存在,且日益严重。
以“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发生率”(家庭卫生保健支出超过家庭年可支配支出一半以上)指标反映医疗保障承担医疗费用风险分担能力的变化。可以看出,1991年该指标为10.73%,预计到2015年达到13.02%,2020年将为14.27%。即在既定保障水平下,随着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挑战了医保的费用风险分担水平,百姓就医公平性日益恶化。
“卫生总费用中政府卫生支出比例”用于反映政府财政支持程度的相关指标。1991年指标为22.8%,2013年达到30.1%。如果财政仍然保持如此高速的增长趋势,2015年预计达到32.09%,2020年预计达到34.07%,略低于40%的国际公认标准。
以“医疗机构的药占比”作为衡量药品市场是否有序的相关指标,可以看出,1991年该指标为59.68%,2013年为42.75%,预计2015年和2020年分别为40.84%和39.60%。即在现有政策趋势下,“高价药易销”等市场混乱现象依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