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展望 - 西安高新区:乘势而上 向着梦想奔跑(上篇)
2016年1月22日《陕西日报》第三版
本报通讯员 李群刚 马东芳 本报记者 王罡 王晓阳
时间丈量着发展的进度,也标示出攀登的高度。
过去五年,似乎很少有一个区域能如高新区那样,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创新、产业升级与改革深化之路。
五年来,高新大变样,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长速度。2015年,全口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分别为12746.5亿元和2354.7亿元,是2010年的3倍和2.8倍,年均增速均超过25%;一般预算收入为103.5亿元,是2010年的3.2倍,年均增速超过25%。
五年来,高新区以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为主线,全区经济保持平稳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已成为西安经济发展、改革创新的“领头羊”,高新区域价值也在经历“面貌提升”到“底蕴重塑”的质变。
高新巨变,传奇续写!站在“十三五”开局的新关口,高新区再度提出自身谋变的五年规划。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高新人紧跟时代步伐,乘势而上,不遗余力向着梦想奔跑!
发展梦——五大理念定位引领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是高新区坚定不移的发展梦!
如果把“发展梦”比喻成一艘驶向终点的船,坚定的信念就是永不枯竭、持久续航的源源动力。
高新区紧紧围绕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定位引领未来五年的伟大梦想。
坚持创新驱动,探索实现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形成能够充分激发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活力的市场环境和生态体系;
坚持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推动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社会事业发展局面,促进宜居宜业与创新生态同步提升,形成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绿色生态,发展“高效益、低能耗、零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走以创新驱动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型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科技园区,提升区域自然环境,建设生态高新;
坚持开放合作,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产业分工,构建广泛的国际创新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互利,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提高全区公共服务水平,创新科技园区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体系,建设法治高新,营造“安全、公平、活力、和谐”的居住环境和创新创业环境。
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之下,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不久的将来,高新区,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优势和制造业深厚传统为一体,形成“政、产、学、研、金、用”六位一体、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企业掌握先进制造核心技术和制造能力的创新中心。
高新区,将成为“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把社会事业跨越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科技新城,上升到培育创新之都创新土壤的高度,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努力把西安高新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先行区。
风劲潮水涌,自当扬帆破浪。“十三五”时期,西安高新区将高举自主创新的旗帜,紧紧围绕“1235”的战略发展目标,持续完善“两带两城五区八园”的空间布局,全力构建“133”高端产业体系,持续加强创新生态体系建设,着力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不断完善产城融合布局,逐步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切实提高社会事业和管理能力,把高新区初步建成“产业高端、创新活跃、宜居宜业”的科技新城。
科技梦——自主创新能力跃迁
从对创业一无所知的“80后”成长到西安极客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带头人,辛晓晨华丽的身份转变令人惊叹。谈起这段难忘的创业经历,辛晓晨最想感谢的是高新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基地的支持与鼓励,让我们这些创业者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空间与勇气!”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陕西要找准定位,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要充分发挥以西安等4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骨干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对创新驱动发展的引领作用,形成具有陕西特色和优势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2015年9月,中办、国办正式印发《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确定西安市作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
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李克强总理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陕西和西安已经成为全国创新型省份和城市试点,为西安高新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提供了良好环境。
西安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被赋予“一带一路”创新之都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创新中心的定位,成为西安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新载体、新机遇、新平台。
站在“十三五”大幕开启的历史节点,环顾国内外形势,根据自身发展要求,高新区做出判断:未来5年,科技创新是高新区转型发展的动力之源。
“十三五”时期,高新区要紧密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坚持创新置顶、全面渗透、贯穿始终,充分发挥创新对高新区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化自主创新;强化创新要素支撑,优化创新环境,打造创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产业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产城发展模式创新、社会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多元创新。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规划自主创新重大支撑项目多达25个。
——重大建设项目:高新区孵化器集群、高新区生物医药研发聚集基地、精准医学转化医学研究平台、智能数据分析决策平台、高新WORK+联合创新科技中心、创业基地(创业空间)改造项目、西安市众创示范街区、高端光电孵化协同创新工程示范基地、软件新城研发基地三期,陕鼓集团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超材料技术研发中心。
——重大策划项目:中韩(西安)国际低碳环保产业园专业孵化器、军民融合科技企业孵化器-“双融中心”、军民融合产业园、西安国际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创新基地、丝绸之路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中兴CGO实验室、步长集团生物医药孵化器、大型企业工程设计中心、西安高新区-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基地。
——重大改革创新项目:科技大市场“三网一厅”提升工程、国家技术转移西北中心、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一带一路”科技园区联盟、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项目。
到2020年,R&D投入占比重为6%;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累计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7000项,累计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150项。高新区将率先形成全国一流的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枢纽,建设“一带一路”创新之都。
腾飞梦——高端产业升级跨越
2015年8月10日,从我国西部最大的智能终端生产基地中兴通讯西安研发中心传来喜讯:定位全球高端市场的中兴旗舰机“天机”在西安高新区正式下线,中兴智能终端生产基地项目从开工建设到投产仅用5个月的时间,项目一期终端设备年产能约1500万部。中兴让“陕西创造”迈入全球高端市场。
在此之前,比亚迪公司100亿元高端手机配套生产项目正式落户西安高新区、酷派集团“智能终端生产项目”与高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署……中兴、酷派、比亚迪和三星、华为等企业在西安高新区的持续发力,意味着西安将形成从终端制造到精密零部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也将助推陕西打造千亿元智能终端产业。
产业格局的升级转变让高新区的高端产业实现了升级跨越,也让高新区变成了真正的“高薪区”,拉近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腾飞梦。
“十三五”期间,高新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深入挖掘产业优势和发展特色,把握全球新兴产业发展趋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供给侧改革,进一步聚焦产业方向,优先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做大做强下一代汽车、能源装备和创新型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生命健康、网络空间安全和机器人三大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打造一个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三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三大新兴产业,构筑“优势突出、特色明显、布局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全球思维打造半导体优势产业,至“十三五”末,力争形成智能终端、芯片制造与封测、LCD面板及移动互联网、光伏发电等优势产业集聚,触发半导体集群效应,打造在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半导体产业集群,至2020年,全区半导体产业产值规模突破4000亿元。
以融合创新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立足本地产业基础和特色,协同互补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突出产业发展区域特色,做大做强下一代汽车、能源装备和创新型服务业三大特色产业,力争到2020年三大特色产业规模达到9000亿。
以创新模式塑造新兴产业竞争优势,聚焦生物医药、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和数控制造三大新兴产业领域,开放思路、育引结合,开创新兴产业快速成长和高速发展的新模式,力争到2020年三大新兴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未来的高新区,产业竞争力将明显增强,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不遗余力完成累计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35%、企业平均利润率8%、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的具体目标。持续推进“西安高新制造”的品牌建设,强化企业质量品牌聚集效应,打造西安高新区质量品牌形象,全面提高西安高新区产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