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陕西现代农业有看头
未来5年,陕西现代农业发展将会是怎样的走向?《陕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值得期待的“蓝图”。
建设四大粮食功能区,拿回八成以上粮食总产
按照《陕西省“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未来五年,我省将打造一批稳固的集中连片现代粮食生产基地,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966万亩,发展节水灌溉400万亩。在四大粮食功能区建设高产粮田2400万亩,年粮食播种面积3500万亩,单产达到30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1000万吨。届时,全省粮食总产的80%以上将出自四大粮食功能区。
在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的同时,我省将对部分农田实施轮作休耕,并将实施大范围的机械深耕深松。未来五年,我省将以30个粮食主产县和20个旱作农业示范县为重点,累计实施机械深松深耕2000万亩(次)、秸秆粉碎还田1.5亿亩(次)。
化肥和农药的用量将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测土配方、旱作节水等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我省将在85个县区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25亿亩(次),亩均节本增效30元。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届时全省化肥总用量将实现负增长。
调整农业结构,将会是未来五年的重要工作之一。依据全国“镰刀湾”玉米调减规划,加大粮改饲步伐,在陕北风沙区调减玉米60万亩,在关中发展青贮玉米100万亩。
未来五年,我省将重点打造百万头优质秦川肉牛生产基地、陕北优质肉羊生产基地和关中200万吨奶业基地。在陕南,扶持年出栏3000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0个,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家庭牧场300个。扶持生猪产业联盟,力争到2020年联盟场发展到500个,年出栏生猪200万头。
建成全国最大的矮化苹果、山地苹果示范区
未来五年,陕西将在优势产业果业上持续发力,实现果业的转型升级。“北扩西进”建设苹果优势产业带,压缩晚熟苹果种植规模,提高中早熟和加工型品种比重,适度发展山地苹果。
将建设千阳等10个矮化栽培示范基地,建成全国最大的苹果矮化栽培示范区;建设洛川、白水等10个老果园改造示范县和18个矮化栽培典型,完成渭北400万亩老果园改造升级;建成子洲、安塞等10个新型乔化苹果示范县,山地苹果发展到350万亩,打造全国最大的山地苹果示范区。
实施猕猴桃“东扩南移”战略,发展秦巴山区原产地产业板块。重点在关中南环线两侧、渭北旱腰带地区、榆林长城沿线风沙区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支持泾阳、临渭等8个重点县发展“小酒庄、大产业”。红枣以清涧、延川等为重点,提升避雨能力。柑橘以城固等为重点,提升防灾与贮藏保鲜能力。按照“点状布局、环城发展”思路,建设25个樱桃、梨、石榴、桃等特色水果重点县。
在果品营销网络建设方面,扶持杨凌果品加工园区建设,使全省新增水果贮藏能力达到200万吨。建设武功果品电子交易市场国家级果业信息库,建立“果网”信息平台,实现产销市场有效对接。在全国开办陕西果品品牌店2000家,建成1000家“明星网店”,让陕西果品迈向全国。
打造30个产值过5亿元园区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龙头企业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中之。未来五年,我省将创建2000家省级示范合作社,形成一批资产过亿的合作社。围绕粮油、果蔬、畜牧、茶叶等优势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培育年产值过亿元的龙头企业200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10家,新上市龙头企业10家,引领产业发展。
对100个已认定省级园区进行提档升级,打造5亿元以上产值园区30个,1亿元以上产值园区100个。新认定200个省级农业园区,带动建设各级各类园区3000个以上,使园区面积占到全省耕地总面积的20%以上。
未来五年,大家关心的“餐桌上的安全”问题也将得到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将会大幅提升。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产地认定面积将达到100万公顷,产品数量达3000个以上,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5%。追溯产品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农产品,追溯范围扩大到80%以上生产经营主体。
此外,我省还将建立3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每个体系每年提出1个促进产业发展的意见,积极推广最新研究成果,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