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陕西水利惠泽民生最多的五年
18.05.2015 10:42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开门七件事,先抓哪一个?”省水利厅厅长王锋对记者说:“开始时也有困惑。2011年,‘十二五’规划聚焦‘民生幸福’后,思路一下子就明了了,那就是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问题,作为治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
“十二五”以来,是陕西水利大发展的五年,也是水利惠泽民生最多的五年:1396.6万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7%,331座病险水库加固除险,大江大河、中小河流治理,保护沿岸群众,消除洪水威胁……无一不是群众关注的“心事”。
在防灾减灾中突出民生
今年4月,气象、水文专家对汛期天气研判时得出:厄尔尼诺现象将再次抬头,并呈现南涝北旱现象。这意味着,今年陕西既要控涝又要抗旱,水利部门将迎来一场硬仗。
说起涝,无论是汉江、渭河,还是中小河流,都曾给陕西人民带来过挥之不去的伤痛。过去,堤防标准低,甚至没有堤防,汛雨连下几天,河水就肆无忌惮地冲向家园,冲走鲜活的生命,冲毁房屋及农田……
谈起旱,去年从冬旱到夏旱,关中、陕南一些地方禾苗枯萎,土地龟裂,甚至出现百姓吃水要靠政府定时供送的情况……
无论是防汛还是抗旱,近年来,我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首位。打响了渭河综合整治、汉江综合整治、安康东坝防洪保安、中小河流治理等一个又一个战役……
通过加固提升堤防,不断强化预警,全力“防”、主动“抢”,科学调度水库,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防汛奇迹。“十二五”期间,全省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降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少。为应对旱情,全省建成各类水源工程116.85万处,建成2.7万处农村饮水工程,全面实施了43个县城55处供水设施项目建设,确保了大旱无大灾和绝大多数群众饮水不受影响。
在水利建设中突出民生
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陕西以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项目为引领,最大限度惠泽民生。
陕西通过在大型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在75个重点县推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打通了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使95%的水量流进了农民的田间地头,项目区灌溉水利用率平均提高15%以上,农民水费负担减少15%以上。据相关数据表明,仅去年,我省夏粮在播种面积较上年减少1.2%的情况下,产量仍高达451.3万吨,同比增长6.5%。在去年全省秋粮产量略有下降的情况下,灌区的秋粮仍是增产丰收。
饮水安全,更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全省过去大部分农村群众面临饮水困难。十年九旱的陕北——“婆姨看人侧着脸,汉子见面两只眼”;关中渭北旱塬——“宁给一个馍,不给一口水”;陕南秦巴山区——农村群众说:“听水响,看水流,吃水贵如油”不少群众长期饮用高氟水、苦咸水,致使“因水而病,因水而贫”。
为改变这一现状,陕西在实施一系列饮水解困工程之后,又大力实施了高标准“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396万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7%。从原始的辘轳到简易的公用水栓取水,再到现在的入户自来水;从重视水量到水量和水质并重,农民群众不仅喝上了水,还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饮水工程,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被广大农村群众誉为“民心工程”。
在水利管理中突出民生
近年来,全省城乡供水、灌区改造、农田水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水电开发等项目遍地开花。农村饮水工程,造福了农民群众。但是,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因为设备老化、失修,群众再次返困现象。为确保民生水利服务群众不打折扣,防止群众“因水返贫”,陕西摒弃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向管理要效益、要红利、要民生。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建立起从水源地到田间地头、到农户统一可控可调的基层水利服务网络。目前,已建立基层水利服务站1042个,覆盖全省1212个乡镇,主要负责辖区内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工程运行和维护,以及对农村灌溉用水协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供水服务组织、灌溉服务队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让农民用放心水,交明白钱。
安康市汉滨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安全供水工程管理总站,下设恒口、大河、关庙等8个供水管理分站和1个水质监测中心,分别承担各自辖区村镇供水的建设与运行管理,形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管理链”,实现了安全饮水工程的专业化、常态化管理。目前,全区已建成农村联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率先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让数十万群众共享水利改革成果。 (郭军)
本文来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8.05.2015 10:42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