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 上元灯节和“花萼相辉楼”的那些事儿

16.07.2019  19:55

  今夏最火的《长安十二时辰》堪称一部大唐穿越指南,从衣食住行到社会风物,无所不包。

  好剧是有光的,虽然桃李不言,但每周《长安十二时辰》更新后,

  都能掀起考据派剧迷的挖掘热潮。

  扒过唐妆、服饰、盔甲等神还原之后

  我们来扒一扒剧中的“上元灯节”和“花萼相辉楼”的故事。

  上元灯节不仅仅是看花灯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花灯的诗句数不胜数,如今读来仍趣味无穷。

  唐朝的元宵放灯已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

  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为花树"。

  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牶"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

  值得称道的,还应首推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牶"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这里虽没有正面描写元宵盛况,却蕴含着十分欢乐愉悦热烈熙攘的场景。

  上元节

  “上元节”也就是现在的“元宵节”,

  又称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为"",

  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

  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 而不是大家心心念念的“七夕”。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外,还有划旱船、祭门祭户、逐鼠、送孩灯、迎紫姑、走百病等活动,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

  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魏晋时期。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

  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放天灯

  "放天灯",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吸烛寿

  而剧中的元宵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吸烛寿”,盐者,延也;烛者,寿也。吸足一根蜡烛的香气,能延一年的寿数。也是讨个吉庆的说法。

  花萼相辉楼

  大唐,成为光荣与繁盛的代名词。长安,这座古代世界最大的城市,成为各国民众神往的地方。开元盛世,大唐的繁盛达到了顶峰,但同样逃不过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繁盛的顶点同样是衰败的开始。

  大唐的皇权沾染了太多亲族的血,而剧集《长安十二时辰》中神秘的花萼相辉楼,上元灯节皇帝大宴群臣的地方,却是一段兄弟情深的故事。

  花萼相辉楼始建于开元八年(720年),位于唐长安城兴庆宫内。盛唐时,花萼相辉楼位列四大名楼之前(即江西滕王阁、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山西鹳雀楼),统称为“天下五大名楼”。

  《诗经·棠棣》有言:“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意思是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就像花朵与花萼一样相互辉映。兄弟之间的情谊,就如同这花与萼一样,相互辉映。“花萼相辉楼”这一名称,象征着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

  李隆基在与太平公主夺取权力后,拥戴父亲李旦复位,但是李隆基是没有皇位继承权的,拥有皇位继承权的是李旦长子,他的哥哥李宪。不过,在夺取皇权的过程中,李隆基骁勇善战、功勋卓著,而又大权在握。此时的哥哥李宪是个明白人,他深明义理、果断请辞,后数次劝立不果。睿宗赞之,方将帝位传于玄宗。

  玄宗感念哥哥的德行义举,继位以后,在兴庆宫里专门为他们弟兄修建了花萼相辉楼,象征他们兄弟情深。他携弟兄们时时登临,一同奏乐坐叙,一起吃饭、喝酒、下棋,赠金银丝帛取乐。他还制作了长长的枕头和宽大的被子,与弟兄们同床共寝。

  兴庆宫

  兴庆宫,也是现在西安的兴庆公园。是唐玄宗朝政的重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

  花萼相辉楼是唐玄宗特意为他的兄弟们盖的,是兴庆宫内的宴会娱乐场所。

  花萼相辉楼西街道的对面分别是安兴坊和胜业坊,宁王李宪、歧王李范、薛王李业的新宅就建在这两个坊内,有时候唐玄宗登上花萼楼后听见诸王宅中飘来阵阵乐曲声,就下旨将兄弟们召来共奏一曲。

  “花萼相辉楼”成了大唐权力的缓和剂,唐玄宗李隆基与亲兄弟们于此欢声笑语,不再有亲人间的刀光剑影。

  同时,在花萼相辉楼,皇帝大宴群臣,与民同乐,唱着大唐最好听的歌,跳着大唐最撩人的舞,葡萄美酒夜光杯里,有着大唐最绚丽的诗文。但在这一切背后,花萼相辉楼成为大唐新的权力场。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