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两会”观察2 十关键字 解“水十条”
25.01.2016 13:24
本文来源: 水利厅
治——
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条文: 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取缔重污染“10+3”小企业,全面排查装备水平低、环保设施差的小型工业企业;新建、改建、扩建上述行业建设项目,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
解读: 当前,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供过于求矛盾日益凸显,高消耗、高排放行业尤为突出。这不仅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还导致能源、资源消耗大幅增加,污染物排放增长过快,引发不少地区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对于我省这样一个资源大省来说,压力尤其突出。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就是要为新项目腾出资源、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升级。
控——
推动污染企业退城入园
条文: 根据流域水质目标和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严格区域环境准入条件,细化功能分区,实施差别化环境准入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依法淘汰落后产能;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推动污染企业退城入园(区)。
解读: 工业企业退出城区,搬迁到工业园区,不仅符合工业集约化发展的需求,更将对治理污染起到积极作用。目前,西安等城市推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等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工业企业从城区迁入园区后,工业园区的环境压力陡然增大。为防患于未然,“水十条”提出:2017年底前,工业集聚区应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这样的要求,从源头上避免了工业园区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可能性。
节——
建立用水效率评估体系
条文: 控制用水总量,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健全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控地下水超采;提高用水效率,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
解读: 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水污染问题突出以及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矛盾突出,是我省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尽快建立起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破——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条文: 发挥省环保产业集团等大型环保企业引领作用,鼓励发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在内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以污水、垃圾处理和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解读: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随着环保工作的不断推进,第三方治理是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专业化、产业化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环境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需要破解价格机制理顺难、责任界定难和政出多门监管难等影响,需多措并举,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实现社会各类主体参与治污。
保——
划定水生态保护红线
条文: 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饮用水安全;对江河源头及现状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的江河湖库开展生态环境安全评估,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加强江河湖水生态保护,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解读: 生态环境保护的红线,就是环境保护的底线,不可逾越。无论是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强化水源涵养林建设与保护,还是加强滨河(湖)带生态建设,“水十条”的目标只有一个:保障三秦大地的水环境生态安全。
严——
“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将公示
条文: 每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对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予以“黄牌”警示,一律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对整治未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予以“红牌”处罚,一律停业、关闭。
解读: 对于一些环境违法企业来说,他们往往不怕查、不怕罚、有的甚至还主动请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与企业受到的处罚相比,环境违法的收益往往更高。对于这样的环境违法企业,“水十条”没有简单采取一罚了之,取而代之的是“黄牌”警示、“红牌处罚”和公开曝光等形式,这无疑大大提高了环境违法的成本。
管——
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
条文: 依法核发排污许可证。排查污染源,封堵非法排污口。按期完成国控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其他污染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在2017年底前完成。
解读: 所谓的排污许可证,是指环保主管部门根据排污单位的申请,核发的准予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污染物的凭证。“水十条”明确了我省污染排污许可证核发的“时间表”,并提出了要同时开启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这对于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将为我省开展排污权交易创造好的条件。
建——
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范围扩大
条文: 健全渭河流域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机制。2016年起,在汉江、丹江流域实施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2017年起,在延河、无定河流域实施水环境污染考核补偿。
解读: 率先在渭河上实施的水污染考核补偿机制,为实现渭河“变清”的目标,可谓功不可没。它通过对渭河流域地市水污染情况,来决定是罚款还是奖励,极大地调动了相关地市的渭河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这一机制扩大至陕北、陕南主要水域,也必将为这些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带来新气象。
分——
三大板块精准治理
条文: 加强陕北地区水环境风险防控。根据陕北地区生态脆弱和能源化工企业集中的特点,核定控制单元内水资源量和水环境容量,确保水资源不超载、污染排放总量不突破,构筑陕北风沙区生态安全屏障;强化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渭河流域以污染治理为重点,巩固提升治理成果;构建汉丹江流域水质保护屏障。
解读: 由于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的巨大差异,我省陕北、关中和陕南地区,被国家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其中,陕北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关中承载着关天经济区发展的使命,陕南则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不同的定位之下,对于水资源的保护,必然需要制定不同的保护策略和保护目标。“南防北控,中部提升”八个字,可谓是对不同地区水资源保护目标的精准概括。
责——
生态环境决策终身追责
条文: 对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导致水环境质量恶化,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要记录在案,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或党纪政纪处分,已经离任的也要终身追究责任。
解读: 受传统发展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于一些领导干部来说,当遇到经济发展与水资源保护两难选择之时,为了自己任上多出“政绩”,往往会选择前者。生态环境决策终身追责写进“水十条”,让时过不境迁,切实做到对违法违规、失职渎职者严肃追责,必将倒逼各级政府将水资源保护当做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不敢再为一时的“决策之爽”而承受一世的决策之痛。
本文来源: 水利厅
25.01.2016 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