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是西安的什么“运”?
第十四届全运会将于9月15日20时在西安开幕,准备多年的盛会将迎来盛放。
“十四运”这三个字,对于西安而言意义非凡。十四运会的东风,加快了西安干事创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脚步。透过十四运会细心观之,这个“运”字被诠释成不同含义,藏在西安发展全局中。
西安奥体中心夜景 供图 西安国际港务区
“对西安来说,现在的发展机遇千载难逢。”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浩说。从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到获批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从关中平原城市群到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城市发展时运不断地将西安推到时代进程的前沿。
而西安的实际表现,也没有辜负新时代的期许。过去的“十三五”时期,西安经济总量连续跨越五个千亿级台阶。特别是2020年,西安在疫情严重影响之下,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20.39亿元、增长5.2%,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西安经济总量跨万亿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实现了西安多年来的夙愿,也成为西安追赶超越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经济总量的跃升,是对西安当前发展路径的肯定。近年来,西安坚持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号角中,“6+5+6+1”现代产业体系构筑起西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2020年西安市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等6大支柱产业总产值达到4381亿元、增长23.7%,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机器人、大数据、卫星应用等5大新兴产业和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和信息服务、会议会展等6大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8.5%和7.5%。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7%,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9.9%,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8.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7.5%,
以制造业为引领回归实体经济,以科技创新重塑制造业,西安用“机遇之火”淬炼“发展之钥”。
纵看历史,2000多年前西安便“破译”了开放的密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深处内陆腹地的西安,一度无法将“开放因子”激活。直至“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西安再次找到了融通世界的“入海口”。
“西安将坚持把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十四五’重点任务,做优开放通道、做好开放平台、做大开放载体,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西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明远说。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第1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在至今的8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可跑的线路越来越密、铁轨越连越长,可运的货物越来越多、标箱越堆越高,可到的国家越来越远、联系越来越紧。如今,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线路已经达到15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欧(中亚)贸易的大通道。
今年的8月11日,第10000列中欧班列“长安号”开出,这又是一个“一万”。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突破一万列,不仅重构了西安对外开放新格局,也为西安赢得了融入国际经济贸易的“入场券”。
对外贸易的增长,是对内陆型城市也能打造开放高地的证明。近年来,西安坚持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和中国(西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形成了一个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开放新局面。
2020年,西安市进出口总值达到3473.84亿元、增长7.2%;西安市实际利用外资76.77亿美元,同比增长8.78%的成绩。今年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值2058.11亿元,同比增长23.8%,位置“前移”的西安越开放越自信,在参与全球经济中良性升级.
这个“运”是西安人的好运,是民生
从“三改一通一落地”到基础教育提升行动,从卫生健康事业重点项目建设到“三河一山”绿道建设,西安以一个接一个“三年行动方案”,将民生推动前所未有的高度。
近几年,西安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建设改造之景,随时可听的市民感叹之声,让西安成为了一座“百变之城”。2020年,西安新建、改扩建学校195所,新增学位19.4万个,组建“名校+”教育联合体1052个,惠及学生107万人;全力打造高标准区域卫生健康中心,启动市公共卫生中心等13个重点医院项目建设;新增养老机构7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32个、镇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30个,新增养老床位7029张,免费体检惠及63.3万老年人;建设和筹集保障房2.03万套……一个个数字换来的是西安连续9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幸福感的提升,化成了市民对生活的满意和对城市的热爱。“利民之事,丝发需兴;厉民之事,毫末需去。”今年3月293公里“三河一山”城市绿道建设完成;今年秋季入学,西安又有143所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学位13.04万个;西安市红会医院高铁新城院区、西安市儿童医院经开院区、西安市第三医院二期扩建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西安在改善民生这条路上没有松劲儿,用城市发展的时运,为百姓兑换生活的好运。
编辑:赵鹏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