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系统19人入选第十一批“千人计划”

19.05.2015  20:34
            近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公布了第十一批“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入选名单,经形式审查、通信评审、面试评审,全省教育系统共19名人选通过评审。其中,西安交通大学9人、西北工业大学4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3人、陕西师范大学1人入选。             “千人计划”全称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主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从2008年12月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有重点的引进并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 管清美 】管清美博士2014年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工作。她2002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专业,获硕士学位;2013年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植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8年在蚌埠学院任助教、讲师;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植物响应非生物逆境(干旱、极端温度)的分子机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逆境胁迫下果树关键基因/小分子RNA的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果树分子育种。近五年,共发表SC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同等贡献)发表SCI论文6篇,在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Plant Cell上发表研究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为9.251。             【 姜雨 】姜雨博士2013年底被引进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事生物大数据的信息分析工作。他2006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2011年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遗传学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在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CSIRO)家畜工业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底被引进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从事生物大数据的信息分析工作,采用自己新开发的分析流程,进行大规模的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分析比较,以揭示数据背后的生命遗传变异的原理,特别是揭示动物杂交优势的原理和找到决定绵羊或者山羊各种经济性状的主效基因,以协助现代农业的分子育种工作。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含共同第一作者),总影响因子超过130。其中3篇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的文章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科学》《自然——生物技术》等上,影响因子均超过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威
              【刘威】 刘威博士2015年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他先后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IBM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曾获2014年CVPR青年研究学者奖、2013年哥伦比亚大学最佳博士论文尤利奖、2012-2013IBM 约瑟夫·雷维夫纪念博士后奖学金、2012年Facebook奖学金等。主要研究兴趣集中在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的前沿领域,重点解决大规模主动学习、线性/非线性降维、大规模信息检索等问题。目前在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包括TIP、Proceedings of IEEE (影响因子6.911)、ICML、ICCV、CVPR、ECCV、IJCAI、AAAI、SIGIR、KDD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史罡
              【史罡】 史罡博士现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他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在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担任研究讲师、研究助理教授职位。2014年引进全职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作。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基因、雷达和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在国内、国际期刊发表论文26篇,被引用600余次。基因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包括统计建模、实验设计、大数据分析以及在高血压遗传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Natur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Hypertension,Genetic Epidemiology等国际知名期刊上。雷达信号处理的研究包括雷达信号处理中的物理和统计建模、信号检测和估值以及系统性能分析,工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知名期刊上。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包括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性能分析和信号处理。对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在真实应用环境下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工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忠良教授

【王忠良】 王忠良教授现任职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他先后在东北师范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3年在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后,2013年至201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多模分子影像和纳米医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在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达到143,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IF: 31.477)、Proc. Natl. Acad. Sci. USA(IF: 9.809)、Angew. Chem.(IF: 11.336)、Adv. Mater.(IF: 15.409)、ACS Nano(IF: 12.033)等。多篇文章发表后被Nat. Mater., Proc. Natl. Acad. Sci. USA, Angew. Chem.等国际顶级期刊选为亮点报道、专题新闻或者期刊封面。多篇文章发表后被相关权威学术网站(Chemical & Engineering News, Chemistry World News, Phys.org, IEEE Spectrum等)作了专题评述并给予高度评价。拥有1项美国授权发明专利和2项中国授权发明专利。


陕西师范大学王拓教授

            【王拓】 王拓现任职于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教授。他2006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纽约大学理工学院数学硕士学位并获得William R.Allen Award,2013年获维也纳科技大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凸几何。目前已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独立作者论文多篇。在博士期间发表的“The affine Sobolev-Zhang inequality on BV(R^n)”论文中,第一次将凸几何经典仿射等周不等式与几何测度论结合起来,找到并证明了迄今为止在欧几里德空间上最为广义的仿射等周不等式,这个等周不等式是比1958年意大利数学家De Giorgi建立的著名的等周不等式更强的仿射等周不等式。该结果获得了维也纳科技大学2012年的Best Paper Award。

(责任编辑:黄晓青 徐绒绒 )

(供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