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千阳桃花米、凤县大红袍花椒入选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名录

03.01.2017  19:34

千阳桃花米

凤县大红袍花椒

凤县大红袍花椒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的通知》,宝鸡市申报的千阳稻作文化系统(桃花米)、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入选,据悉我省有8个项目入选,分别为:陕西凤县大红袍花椒栽培系统、陕西千阳稻作文化系统、陕西南郑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陕西佛坪山茱萸栽培系统、陕西汉阴稻作梯田系统、陕西石泉桑蚕养殖系统、陕西紫阳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陕西岚皋稻作文化系统。

千阳桃花米,稻属,籼米,粘性,因碾出的米粒外有一层红衣,做成的稀饭成桃红色,煮成的米饭两头涨开,中间不断腰,好似桃花,故称“桃花米”,因为千阳独产,又称“千阳桃花米”,是国内稀有的名品水稻品种之一。桃花米在西汉时期的隃麋县(今千阳县)久负盛名,明朝嘉靖皇帝吃了桃花米后赐辞 “莫道人间无瑰宝,桃花香米仙境来”,并成为贡米。2000年,桃花米失种,种质资源濒临灭绝。2008年,千阳县金土地有机农业生产专业合作社经多方查找联系,在国家种质库(北京库)借得千阳桃花米种子50粒,委托省水稻研究所繁育,当年收获种子8两,次年到海南加繁,收获种子4斤,后在千阳逐年繁育,已建立稳定的种子繁育基地,注册“桃花米”商标,开发桃花米礼盒、桃花米养生酒,远销西安、北京。

“凤县大红袍花椒”历史悠久,自三国时期起便有种植。产于凤县山区的“凤椒”,因油腺发达、麻味浓郁悠久、口味清香、色泽鲜艳等特征,早在明清时期就已闻名全国,享誉海内外,成为历史名椒。其产量高、成熟早、果肉厚、出椒率高,被誉为“花椒之王”。千年来,“凤椒”经历了从早期的“花椒锁地边”,到地埂模式、再到荒山开发、规模连片”的发展模式,广大凤县椒农在漫长的岁月中,创新发展,从如何栽植、采收、贮藏花椒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凤椒栽培管理技术。全县 “凤县大红袍花椒”现留存4500万株,折合45万亩,并先后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绿色食品AA级认证,陕西名牌产品、“中国花椒之乡”等美誉。2015年全县产量达3000吨,产值3.6亿元,农民人均花椒一项增收57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