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仍赶考 名牌初中招生比例达14∶1
近日,南京一所名校的“小升初”考试,上千名家长蜂拥送考的震撼场面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而在此前不久,郑州也有近4万小学毕业生争先恐后为进入名牌中学参加考试。
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但“新华视点”记者在广州、上海、南京等城市调查发现,多地仍频频出现“小升初”赶考现象,一些民办名牌初中和外语学校更成为择校的热门之选。
名牌初中招生比例达14∶1
为规避政策手段花样翻新
从2014年至今,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小升初”免试。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实行单校或多校划片,或学区化办学,以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免试就近入学要求。2015年5月,国务院批转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又一次提出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破解择校难题。
全国各地也大力规范“小升初”招生。如北京取消共建,实行划片入学,广州叫停公办外国语学校和民办初中笔试招生。可是,今年,各地的“小升初”还是出现了各种乱象。
——一些民办初中为“掐尖”举办考试。
在郑州,近4万小学毕业生参加了6月27日、28日举行的郑州市区民办初中“小升初”阶段性评价,一些热点民办初中的参评学生和招生计划的比例高达14∶1。
在广州市,教育局规定,民办初中必须从7月1日起接受报名。然而在此之前,很多民校已经开始“暗招”。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多数民校根据各类杯赛的排名招收学生,还有一些则借助培训机构组织考试进行招生。早在6月25日前后,很多孩子已经收到热点民校的录取通知。到了7月1日,一些违规提前招生的民校再把已经选定的苗子叫回来“走走形式”,完成注册交费。
——外语类学校成政策“例外”。7月4日,2015年南京外国语学校英语能力测试开考,2500多名小学毕业生报名竞争320个名额。记者在现场看到,测试采用全英文考题,涉及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课文内容及知识,录取比例约8∶1。
外国语学校是历史原因形成的产物,当时由于国家缺乏外语类人才而开设,因此不管在基础教育或高等教育阶段,一直保留了选拔外语类人才的“特殊通道”。然而,如今外语类人才已经相对饱和,外国语学校的招生特权成为阻碍教育公平的最后堡垒之一。
——变相“考试”花样翻新。广州自去年开始叫停民办初中“联盟考”,要求改为面谈。广州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一位处长说,面谈时不能出现考试的内容,哪怕是“一加一”这样的题目都不允许,可以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思维题等。但一些民办学校在面试中还是利用原来笔试出的那些题目,只是需要口头答题。
上海一位今年升入某民办初中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小升初’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孩子在四五年级的学业等级、竞赛成绩等,如果不是‘全优’,没有证书,连面谈的资格都没有。”
“升学率”成择校热最大动力
据记者调查,一些公立名校和民办学校在中考上的“优异”表现,使得“小升初”的择校热动力十足。
上海陈女士的女儿去年就近进入一所普通公立初中,虽然上初一的女儿在班级里成绩优异,但陈女士夫妇依然忧心忡忡,家里老人更是焦虑得彻夜难眠。“很多人告诉我,进了普通初中,即便学得再好也很难升入重点高中,更难考上名牌大学。”
而一旦进入名牌学校则完全不同。“进入南京外国语学校就是未来前途光明的保证。”家长丁女士告诉记者,进入“南外”初中就有很大几率能进“南外”的高中部,而“南外”本部高中一年毕业生400多人,其中200人保送,200人出国,只剩下几十个学生需要参加高考。“有保送、出国、高考‘三保险’,家长怎能不趋之若鹜?”
通过招揽优质生源,一些民办初中的中考成绩日益突出,反过来进一步成为家长和学生的热门选择。上海虹口区一名校长表示,民校有招生自主权,使优秀学生在民办学校相对集聚。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现象,使很多民办初中在中考成绩上优于公办初中,引发家长疯狂择校。而部分公办初中由于不满意这种生源选择上的劣势,也会采取设定特长班、兴趣班等方式参与生源的争夺。“这样一来,免试就近入学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6月29日,广州市教育局公布了8所被认定为违规招生的民办学校,并处以通报批评乃至减少明年招生计划10%-20%的重罚。但事实上,违规招生的民办学校远不止这8所。
广州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很无奈,“只要涉及违规招生,我们查实一个,处罚一个。但因为很多线索都是举报人匿名用公用电话投诉,根本找不到确凿的证据。”
专家:应取消招生特权
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
专家认为,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免试入学关键在于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不要把外国语学校变成留尖子生、掐尖子生的基地,更不要把外国语学校办成出国预备学校。”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红说。
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探索取消外国语学校的招生特权。广州在去年禁止外国语学校“小升初”笔试基础上,今年再次严格招生,市属公办外国语学校初中招生方式从“指标分配到区+面谈”调整为“指标分配到区+电脑派位或抽签”。
而民办学校的招生规范一直在社会上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民办学校应该享受招生自主权,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必须免试,但民办学校可以自己选择招生方式;但是更多的专家则认为,无论是公校民校,只要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应该遵守义务教育法,严格免试就近入学。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小升初’考试升学,意味着从小学、初中开始就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无疑是强化应试教育,扼杀孩子创造力。”他建议,应把热点民办初中也纳入电脑派位招生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禁止任何形式的考试,让所有学校的生源趋于均等化,才能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基础。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也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一些专家认为,推行就近入学的前提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我国优质校和薄弱校之间差距很大,有的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
“表面上是择校问题,根子是社会选择。”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专家、特级教师傅禄建认为,优质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靠教育部门行政手段来调节,往往是难以遏制这种客观需求的。我们不仅要把新办的普通学校尽快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还要改革教育评判考核机制,真正强调学校的办学质量、特色,而不是看学科成绩。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仇逸 郑天虹 凌军辉
(新华社北京7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