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家隐居华山后山5年 半年仅完成构图

03.12.2015  09:17
 

  一位时代的疏离者,告别都市的繁华生活,在华山后山的深谷中,画画,劳作,追寻生命内在的源头。他就是沉静的艺术家田学森。

  10月的一天,39岁的田学森回了趟上海。从华山乘车,经一夜便到了大都市。车水马龙,热闹喧哗,和山里两个世界了,山里他常常是孤独的一个人。

  他要把自己“定位”一下,才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在哪里。见朋友,吃饭,去咖啡馆,在繁华的城市街头,恍惚着,直至重又回到华山,当那坦白、坚硬的山峰扑到眼前时,人仿佛也回到了自己,从心底里吁一声,哦,又回来了。

  他已经在华山待了5年。一幅六米六长、二米二高的大画上,他要画的华山还在画布上孕育着。 在色彩和线条的无限变化中,仿佛正在进行一场造山运动。

  从2015年初春至今,半年过去了,这幅巨画仅仅完成了构图。

  初见

  这是华山腹地的一条山谷,至今没有通电,曾散落几户人家,早些年都已迁下山去了。

  华山名满天下,天气好时,游人如织,可那是在山的表层。在山的深处,密林遮蔽,人迹罕至,寂寥亘古至今。

  田学森栖身在幽谷里的一座老旧土屋里,对面就是华山的主景区、南峰、西峰、北峰和绝壁。站在此处觉得名扬天下的华山是那么的小。

  一条小路本已荒弃很久,今年早春,他请人劈开荆棘野草,重又开拓出道路来。再将做好的巨大画框徒步背上山来。

  那是一大片如屏风般拔地而起的峭壁。突兀、直白,灰黄色的岩石山体一览无余。很多时候,他用一个长长的午后,只观察一条山的褶皱,那里清晰可见树在绝壁上的挣扎与舒展。

  那是2008年的秋天。来华山之前,他已孤身驾车,沿国境线游历写生一年。夏天,他在帕米尔高原停了三个多月。

  记忆中,帕米尔高原辽阔如另一个星球。粗旷、质朴,阳光总是那么强烈,姑娘们的歌声飘荡在空气中,有遥远的不真实。他和塔吉克人一起跳鹰舞;强烈的阳光下,画沙漠,画交河故城;也画一个姑娘,她总是坐在窗前,眼睛是淡蓝色的。

  有时,他一个人听着音乐,开车去边境上。在路的尽头呆很久,暮色起时,再驱车穿过沉默的荒山。之后,他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翻天山,至喀纳斯,出新疆,接着,一路向南。

  2008年5月12日那天,大地震发生了。他记得自己正在洗车,通讯中断,一瞬间和亲友们失去联系,仿佛真是在外星球上了。

  就这样,长途跋涉而来,路经陕西时,绕道华阴,与华山撞见。

  第一眼,就记得这山是从平原上拔地而起。突兀坦白,太干净、太直接,仿佛一个人捧着心,站在那里,天荒地老。

  造山运动的痕迹就在眼前,似乎能看到山出生时的模样。苍凉遒劲的花岗岩山体,如圣者一般表里如一。华山,就这样“击中”了田学森。当时,他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找机会来华山,守着它,专门画它。

  他回到上海,经历生活一系列的变故,一直到2011年春天,他终于放下了一切,来到华山。

  从那时起到现在,又是5年过去了。他定居山中,与之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