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加彪:深化协同育人机制 搭建学界和业界的桥梁

26.08.2021  11:51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融媒体、智媒体、众媒体方兴未艾,信息的流散无所不在。新闻媒体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发展革命。新闻生产流程的变革、迅猛的社会信息化进程以及传播生态与沟通场境的改变催生了整个社会系统的转型。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已成为全媒体时代的必要之举。在此背景下,新闻学界与业界如何实现融合创新?媒体融合要培养什么类型的新闻人才?针对“融媒体时代新闻教育与实践创新”话题,陕西网专访陕西师范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许加彪。

   陕西网: 面对当今新闻生产的全流程再造和技术革命,您认为新闻教育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和转变?

   许加彪: 今天的生活形态发生了变化,用专业术语来说叫做“媒介化社会”,即人们的日常生活饱受媒介浸润,媒介业已成为每个人“行动的栖居之地和凭借之地”,它全面地渗透、嵌入与刻凿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也体现在信息传播上,现代传播体系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是新的机遇。所谓挑战,就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要适应新的媒介生态,并做出一些调整和变化。比如新闻生产方面的内容,传统的排版课程已经减少了,现在是一个融媒体的时代,过去排版的基本素养在,但是软件更新了,所以针对这样一个状况,课程内容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一些数据挖掘的课程、融媒体内容生产的课程等等。

   陕西网: 您认为媒体融合要培养的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人才,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许加彪: 大家也知道教育部和中宣部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提到,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人才,特别是本科的新闻传播人才要向着卓越性、复合型、应用型的目标努力,最终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复合型就是指培养新闻传播人才时,不仅看重他的技巧技能方面,更看重他的多元素养。换句话讲,就是新闻传播学院培养人才最核心的东西还是保留的,也就是他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新闻传播的理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等等。其中,强化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是新闻人才培养中的关键所在,因为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具有显著的意识形态属性,要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作,不应只强调可言传的新闻知识概念体系与专业技能的传递,而更应关注的是涵养受教育者的政治品格以及培养受教育者不可见的素质能力。

  当然,面对一个新的媒介生态,新闻传播专业学生还需要掌握一些交叉学科内容,比如做经济报道的掌握经济学的知识,做体育报道的要掌握体育的比赛知识,做法律报道的要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就是一个交叉性的、应用性的面向。唯有这样才能应对与满足当下对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除此之外,大家也知道做公众传播或者社会传播的在人才需求上非常大,比如公司的网站经营和企业公众号的经营。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到传统媒体就业,也要到社会上一些企事业单位去做公关宣传或者是媒体运营方面的工作,这个也需要他有交叉性和应用性的技能。只有学生具备这样的技能和核心竞争力,才能适应社会竞争的需求。

   陕西网: 在新闻教育中越来越多强调学界业界联合培养,您认为在媒体融合时代如何实现教学资源的融合?有哪些探索实践经验可以分享?

   许加彪: 社会上有一些观点觉得学界脱离了实践,在高校里面所学的东西不足以指导前沿的东西,我个人觉得这个批评某种程度上带有片面性。

  首先,学界和业界之间并不是割裂脱离的,而是协同创新、协同研究的关系。高校老师并不是纯粹做理论研究的,学院从业界引入了一些师资,百分之四十的老师都有业界从业的经验,本来就是从业界出来的,自然能保证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和业界是有关联的。第二个还采用了“双师双挂”的机制,我们学院是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高校共建、部校共建的第一所学院,有一个重要的机制就是“双师双挂”。高校老师到媒体去挂职,媒体的人员到学院来挂职,一方面增强老师对媒体前沿的了解,同时媒体人员来学院挂职以后,也能够及时把前沿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拓展业界的经验。第三个就是学院还聘请了一些业界精英,到学院来开设新闻梦工厂的讲座,通过讲座让学生能够了解到业界前沿的工作状态。

  有的人讲高校里面老师所讲的和业界不适合,该观点略有偏颇。高校老师所讲的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要求,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一个职业理想,这个职业理想可能我们一辈子都达不到,但是作为老师一定要传授给学生,如果学生从业没有职业理想的话,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当然批评中还有一个观点就是老师没有教学生基本的实践能力,这一点是要注意的。新闻采访、写作、评论都要求老师对学生有实操经验的传授,要有实践作品的示范,要有作业成果的批改,这样的话让学生获得一手的经验,避免学界和业界之间两张皮、鸿沟太深,否则既不利于学术的发展,也不利于业界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的成才成长。

   陕西网: 您认为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应该如何应对?

   许加彪: 在一个移动互联、短视频扩张的时代,传统的主流媒体必须要适应当下的媒介生态转变。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在延安时期从1935年到1948年这13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做新闻传播,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还发展了广播和电影事业,让延安的广大市民能够观赏到当时最前沿的媒介产品,也拍摄了一些电影的专题片。今天中国传统的主流媒体显然也应该勇立传媒发展的潮头,而不是说抱残守缺,更不应该固步自封。只有面对新的媒介生态迎头赶上,才能够完成我们党所赋予它的一个历史使命。

   陕西网: 我们一直强调主流媒体服务群众的功能,将媒体融合服务于社会治理,您怎么理解这一点?

   许加彪: 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服务群众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发挥它本身的职能,也就是它的舆论监督功能,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只有发挥好这一点才能把服务落实到位。就像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的时候,他当时给焦点访谈一个题词叫“政府镜鉴”,媒体所报道的内容是政府的一面镜子,通过报道这面镜子,可以看出政府工作的得失成败,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

   陕西网: 当今的舆论场上众声喧哗、多元交织,面对复杂的舆论生态环境,您认为主流媒体应该担负起怎样的职责?

   许加彪: 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推荐全面介入我们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显然和自媒体是不一样的,它的使命和责任是一定要发出权威的声音,而且要及时发出声音,引导用户,而不是迎合用户。算法推荐中有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它并非价值中立之物,算法推荐中形构的景观也并非是对世界的完全复制。所以算法容易形成“茧房效应”,让人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新闻当做一个社会生活的全部甚至当做一种真实的社会定在,以致将自己本真的社会定在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传统的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责任担当,积极发出权威的声音,及时发出有关信息的报道,让我们网络内容风清气正。同时主流媒体应保持开放的姿态寻求与自媒体的合作,将其作为整个媒体行业的扩音器,从而建立强劲的协同机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舆论场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

   陕西网: 2019年科技部发布了关于批准建设媒体融合与传播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您认为科技在媒体融合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许加彪: 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之一就是在中国传媒大学,这样一个文科大学获批科技部的重点实验室,我想也体现了国家的良苦用心。就陕西师范大学而言,也获批了几个国字号的实验室,比如西部多语种文化资源智慧出版实验室,获批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准许的标准化重点实验室;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实验室,获批了文化和旅游部的重点实验室,也是陕西首个、西部首批获批的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融媒体中心实验室入选了第二批教育融媒体建设试点单位,这些实验室所倡导的或者是所主推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

  科技服务于信息传播,现在有几个词,一个叫做新文科建设计划,就是把信息传播和科技融合起来,推进传统的文科建设,然后是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看如何把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出去。利用科技的力量,比如VR、AR等技术向大家推广,让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获得生命力,而且让国家的软实力得到提高,也更充分彰显文化自信。

   陕西网: 您认为陕西的新闻教育的特色发展路径应该是什么样的?

   许加彪: 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大家也知道全国的新闻传播院校都立足于自己的特色,立志于形成自己的品牌。一个大学的生命力就在于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比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它就是传统的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业务研究。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就是传统的党报研究,党的新闻事业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等等。

  陕西新闻传播学研究方面,我们有几个设想。第一个设想就是立足于新闻传播学的地缘优势,延安新闻传播史或者是延安红色新闻传播史,在这方面做一些深入的研究。比如我们有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就国家级的课题出版了系列的专著,发表了系列的论文;第二个是在学科发展上面,刚才也提到想做西部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产业,西部电影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所以学院在影视文化方面主要立足于西部的电影研究;第三个就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做智能出版和智能传播研究,立足于科技部的重大项目,学院引进了两位计算机的博士。除此,还建设了院士工作站,引进了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的一位专家,组织了一个团队。希望把新闻传播学的学科和计算机交叉融合的时候产生一个新的学科方向,而这个新的学科方向现在正在结出一些硕果,最后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我们拭目以待。

   陕西网: 陕西网建设的当代融媒体研究院在朝着产学研一体化方向发展,您认为当代融媒体研究院的建设,对于西部地区的新闻业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许加彪: 当代融媒体研究院作为一个媒体成立的研究院,我觉得非常值得赞赏,也值得肯定。不仅能够发挥智库作用,指引媒体发展,也能够反哺到学院的人才培养,缩小业界和学界之间的鸿沟。当代融媒体研究院不仅仅能够激励自己做一些学理性的探讨,也能够启迪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培养社会业界的人才,如何使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业界紧密结合起来。鼓励老师从书斋中走出来,使自己的研究焕发现实的活力和生命力,避免自己的视野狭隘。所以我觉得当代融媒体研究院这一重要平台能够在陕西的新闻传播教育上有所作为,有所奉献。这一平台若能够与学界携手一起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倾力而为,那么不仅能够促进陕西新闻传播教育人才的培养,也能够引领陕西传媒业的发展。

编辑:王嘉



版权声明:本网注明来源为“西安网”的文字、视频、图片内容,版权均属本站所有,如若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http://www.xiancity.cn 同时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传播资讯,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