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技术奇迹(下):看两条“蛟龙”如何潜行北京

17.12.2014  11:33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长江水且行且输水,沿路滋润着河南、河北、天津大地,经过10余天行程,就要抵达终点——北京了。

      她顺着这1000多公里袒露的明渠,摆动着婀娜秀丽的身姿,在两旁绿色生态屏障和由山水、工程串成的风景长廊里缓步前行。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祖国的壮丽河山。

      然而,来到人口稠密、交通复杂的繁华首都,她不愿打扰京畿重地的正常运行,于是放下身段,潜入地底,悄悄潜行了。

      PCCP管,给长江水套上坚硬盔甲

      长江水流经北京的路线,起始北拒马河,经房山区,穿永定河,过丰台,沿西四环路北上,至颐和园团城湖,全长80公里。除末端800米惊鸿一瞥,沿线都深埋地下人未知,采用了全封闭双线管涵输水。它内径4米,外径4.8米,单根长5米,单根管重78吨,22000根管道铺设56.359公里,最大埋深达20米。

      这哥俩好的两条管道,叫做PCCP管,全名是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restressed  Concrete  Cylinder  Pipe)。是一种科技含量高的新型特殊管道,具有高强度、高防渗、高耐久性的“三高”性能。

      PCCP管是这么制成的:在工地附近建厂加工钢筒,然后在钢筒内外浇筑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在混凝土管芯上环向缠绕预应力钢丝,先后在外部施喷水泥砂浆和防腐煤沥青材料进行保护,最后运输到现场安装。

      目前,我国PCCP管工程设计和生产完全采用美国标准,制造、安装4米大口径管道输水,国内还是头一遭,缺乏相应技术和经验。特别是要穿越北京的沿线地形复杂,有山区、河流、城镇,以及各类既有的地下设施,施工环境十分复杂,管涵安装难度极大。

      在超大口径PCCP(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经过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践,我国科技人员首次提出符合中国规范体系和材料标准的一整套PCCP设计参数。

      在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PCCP管中,科技人员和工人动脑筋,想办法,攻克了一道道难关。

      运输构件需要穿过立交桥,途中一律限高4.5米,而管道外径4.8米,再加车的底盘高度,严重超高无法通过。不可能削足适履,拆除十几座立交桥或者断路,于是,便催生出了新发明的特种车:驮管车。将管道嵌入车轮外,正好可以从高速路立交桥下穿过。

      管道拼接时候要有缝隙,既不能插不进,又不能缝隙太大,否则漏水。经过反复计算,设计人员提出合适的缝隙值。可施工中怎么也插不进去。最后通过摸索实验,发现运输过程中管道的转动,就会变形为肉眼根本无法观察出来的椭圆;只要不转动,就解决了大难题。

      特别是工程首次应用了阴极保护防腐技术。因为PCCP管承受巨大内压,国外某大型同类工程产生爆管事故。经深入研究,中线工程采用了阴极防腐技术,避免地下水中的氯离子侵蚀,保证了预应力钢丝支撑力度。

      为了采用既经济又实用的安装方法,首次采用沟槽内超大口径PCCP管龙门起重机安装技术、隧洞内PCCP管安装工艺及技术。

      国内大规模使用直径4米、双排、埋深高达20米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的项目,在国际上绝无仅有。在中线工程京石段(从河北石家庄到北京)应急通水期间,PCCP管经受了各种考验,安全运行了6年。

      西四环暗涵:  3毫米奇迹挑战地下工程极限

      地上,车水马龙,人流如织;地下,列车呼啸,来回穿梭。在立交桥、街道、地铁垂直叠加的最下层,两条涵洞如蛟龙一般,正静悄悄从地底穿越着各种管网,向团城湖延伸而去……

      堪称经典的最高难度动作,是南来水不动声色地穿越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大管径浅埋暗挖有压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下部。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西四环暗涵工程,创下暗涵结构顶部与地铁结构距离仅3.67米、地铁结构最大沉降值不到3毫米的纪录,挑战了极限,创下了世界之最。

      顶上是百吨重的地铁列车来回不停穿梭从拱顶呼啸而过,土层之下是隧洞开挖地动山摇的轰鸣。如此叠床架屋的场景,岂止是险象环生。下层掏空,必然会使地面出现沉降,全世界的工程学界都认定天经地义。要害是究竟沉降多少?仅是毫米之差,就显现出技艺的高超与低下的天壤之别。

      3毫米——1粒稻米的高度,相对于一个深埋地下十多米、直径5米左右、长近1.5公里的隧道来说,只是一个篮球与地球的比例,微乎其微。地下建筑物沉降的国际通行标准是7毫米,号称世界地下工程超级大国的日本历经百年发展,目前沉降控制还是5毫米。

      然而,将地面沉降控制在3毫米以内,对于地下工程领域来说,则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我国跨越了这座高山!

      为了突破这个禁区,南水北调专家目光注视的焦点——北京五棵松地铁车站正下方的地腹:围岩为砂卵石,土层不够坚硬,不易开挖成洞型,容易发生掌子面坍塌;西四环地下铺设管线较多,盘根错节……

      建设伊始,设定标准是5毫米。超过5毫米,就意味着每天运行百万人次的地铁要减速,停运,甚至脱轨,造成运营瘫痪。建设者承诺:不断路,不影响交通,不扰民!

      为了能托住3毫米沉降,工程人员创新了各种施工工艺:对地铁以下土层注浆加固,严密控制注浆压力,防止过度注浆造成负沉降;增设了临时仰拱,采取密排钢拱架和初支外周边注浆加固相结合的措施,控制地面结构沉降;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技术全天候监测,使施工全过程处于可控状态,等等。

      就这样,西四环12.4公里暗涵,安稳地穿过23座大型立交桥、8座人行桥、2条铁路、400余条盘根错节的管线,输水管道与它们并行不悖,相安无事,坚守住沉降3毫米的底线!

      皇城根下的南来水,荟萃了更多的科技含量。

      这里,出现了中线工程唯一的加压泵站:惠南庄泵站。这是一座大流量、高扬程、高变幅、高效率的城市供水泵站,能够实现0—60立方米/秒的无极变换,引水泵效率达91%以上。它巧妙地采用小流量自流、大流量加压的输水方式,当输水流量小于等于20立方米每秒时,来水在管道内自流,每年节约用电3800万度;当大于这个流量时,惠南庄泵站启动加压,实现有压与自流结合。

      冬天到了,长江水第一次遭遇北方寒流等极端天气,从安阳以北的中线工程渠道内将出现流冰、冰盖等冰情,如处理不当就会发生冰塞、冰坝等险情。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冰情期间,确保冬季输水的安全问题也就“浮出水面”。科研人员做好了预案,一旦遇到结冰期,就把水位抬高,形成冰盖后,再把水位降低,冰盖如同覆盖渠道的棉被,温暖着舒缓流淌的长江水。

      在这里,实现了长江水与北京城市现有水系的友善衔接,构建了国际首个大型城市水源供水环路,实现多水源互联互通。把南水北调终点延伸到密云水库进行调蓄,实现水源供给丰枯互济,拓展了水库功能,缓解了供用水矛盾,增加了北京水资源的战略储备。

      今后,北京将形成以两大动脉、六大水厂、两个枢纽、一条环路和三大应急水源地构成的供水格局,遍布延庆之外的15个区县,覆盖6000平方公里。实现本地水、外调水、地下水的联合调度。

      长江水,北京欢迎你!

陕西科研团队国际首创技术变“呆矿”为“金矿”
  铝土矿是生产氧化铝和铝的最主要原材料,被列为我国战略性紧缺矿产资源。解决低品质高硫铝土矿中硫的脱出问题并实现高硫铝土矿的经济高效利用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氧化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难题。11月1日,记者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悉:该校陈延信教授团队经过10余年的探索实践,攻克了氧化铝工业这一难题,在低品质铝土矿焙烧提质理论与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项目成果应用一年新增产值22.陕西新闻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考将于11月5日开考
  2022年陕西省成人高校招生考试将于11月5日陕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