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再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陕南护水这一年
11.12.2015 09:46
本文来源: 水利厅
安康1365名河长300多个高清摄像头确保江水清澈
12月初,陕南秦巴山区。
阳光洒照在山间,暖洋洋的。一股股清澈的泉水从山石间流出汇溪成河,注入汉江。
此时安康已经迈入初冬时节,紫阳县居民刘际会在自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为记者讲述移民搬迁的经历。
为了保一江清水送京津,陕南三市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启动了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刘际会就属于生态移民搬迁的住户之一。
刘际会家原本在安康市紫阳县高桥镇一个叫铁佛村的偏远山村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孩子上学要走4公里的山路。新的安置楼宽敞明亮,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离高桥镇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孩子上学走几分钟就到了,生活特别方便。
高桥镇干部张福华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汉江小流域水质,消灭农村面源污染、帮助偏远山区居住分散的村民较好地实现脱贫致富,高桥镇将居住分散的偏远山区居民集中搬迁到镇上移民安置小区,并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
“我们在镇上设立农业园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搬迁移民搬得进、能致富,只有农民富了,我们的水源保护才有群众基础,群众肚子都吃不饱怎么能很好地保护水源?”张福华坦言。
吴小刚是安康市紫阳县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同时还兼任紫阳县发改委副主任,身兼数职的他对于水源地保护问题理解颇深,“保护好汉江水质关键是提高群众的认识,提高群众认识的实质是让群众尝到保护好水带来的‘甜头’,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引导群众保护这一方水土就是为了子孙留资源,惩罚分明,让群众知道破坏水源的后果,明白保护水源的好处,最终实现人人参与。”
安康水资源丰富,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由石泉左溪河口入境,经石泉、汉阴、紫阳、岚皋、汉滨、旬阳、白河7县,于白河县白石河口以下10千米处出境,境内流长340公里,河网密度为1.43千米/平方公里,一级支流23条,二级支流31条,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以上河流941条。水资源总量262亿立方米,占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58.9%,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66.4%。年自产水量121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来水总量30.6%。
为了保护这方清水,确保南水北调中线水质良好,安康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启方表示,安康要勇于担负起保护汉江的重大政治责任,把保护汉江水质作为重大的机遇来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坚定保护生态环境和汉江水质的信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竭尽全力,尽职尽责,坚定实现保护汉江水质的目标。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对汉江水质保护工作丝毫不得懈怠,必须出重拳、下硬茬,用刚性约束,对存在的问题主动出击,对不作为的行为严格问责,确保汉江水质安全。
“通水一年多来,我们通过1365名河长和300多个高清摄像头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面监控起来,摄像头监控一发现异常我们立即电话通知河长,此外我们摸清排查污染源,严格监控水质。汉江出陕断面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我们即将投入运营的南水北调指挥中心在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都算比较好的。”安康市环保局汉江水质监管科科长李纪平表示。
2015年以来,安康开展市级执法检查督查21次,下发督办函10份,组织开展各类环保专项执法检查9次,出动执法人员2152人次,检查督查各类企业2783家,查处环境问题919个,立案处罚87家,依法关停35家企业。
据安康市南水北调办统计,安康市近五年来用于水质保护总投入300余亿元,其中先后投资18.6亿元建成21个县级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年运行总费用约1.13亿元。投资108亿元实施汉江综合整治,移民搬迁累计投资100余亿元等等。累计关停300余家“两高”企业,直接减少产值近300亿元。
汉中四大工程确保汉江源头水源干净
在汉江源头,陕西汉中通过推进“四大战役”、实施“四大工程”,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汉中市委、市政府决定自2014年至2016年三年时间,在全市开展汉江流域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以汉江流域县城和39个镇为重点的污水垃圾集中处理;以中心城区和平川县城为重点的城市扬尘治理和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的节能减排治污;以及以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的面源污染治理等四大战役。
汉中市宁强县汉源镇马家河村——位于汉江源头,为了保护汉江源头的清澈,马家河村改水改厕,不让一丝的污水流入河流中,确保一江清水的干净。当地村干部王光俊介绍说,为了保护南水干净,当地组织干部群众义务捡拾垃圾,确保水源周围干净整洁。
为保护南水干净,汉中市宁强县开展了治理流域污染、清除城乡垃圾活动,居民的生活方式更加绿色环保。根据宁强环保局数据显示,仅2014年,宁强投入4000多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累计清洁家园、田园3.5万处,河道、水沟1071条,塘库、水源276处,实施改厕、改厨、改圈1.8万户,清除城乡垃圾1798吨。监测表明,汉江源头水质达到一类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二类标准。
为保护汉江水质,位于汉江上游的汉中市对汉江流域及其主要支流的涉重金属企业、医药、化肥、皂素、电镀、食品酿造等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废水排放问题进行重点整治,监控汉江、嘉陵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433个排污口的排污量,督促沿汉江39个重点镇加快污水垃圾“两场(厂)”建设,目前西乡县茶镇、勉县周家山镇、洋县龙亭镇等8个镇已建成无动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站,其他镇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龙亭、大安(宁强县)、茶镇已建成简易垃圾填埋场,其他镇已建成垃圾转运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稳步提高。
据了解,汉中汉江流域综合整治共完成投资20.87亿元,争取中省投资8.72亿元,已累计完成堤防主体治理140.85公里,退耕还林238.8万亩,长江防护工程造林34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234.6平方公里;陕南移民搬迁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9.4万户、35.86余万人实现搬迁,为防止水土流失、实现生态修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年多来,汉中加大投入用于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以创建“美丽乡村”活动为抓手,全面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推广生物有机肥、生态养殖模式,使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商洛铁腕治丹江 处理66家环境违法企业
在西安打工的李凯亮对治理的新河道赞不绝口。李凯亮所在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双戏楼村紧邻丹江的二级支流小黄川河,谈起以前的小黄川河李凯亮连连叹气,垃圾遍地,乱石杂草布满河道,分明就是一个“野河道”。
李凯亮所谓的“野河道”在当地镇党委书记郭彤的眼里如今成了“宝贝疙瘩”。“我们经过治理,让这条河流成了我们的景观河,我们前期建成了长六公里,水面宽约6米的亲水景观长廊,这里以后将会是我们致富腾飞的重要砝码。”郭彤告诉记者。
“这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为此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每家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设置一个垃圾收集箱,每个村配置2名保洁专员,在全镇重要位置设立100多个垃圾桶,确保垃圾不入河道,污水有人管。同时我们通过村规民约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让乡村美丽,确保每一条河流干净。”对于丹水的保护腰市镇党委书记郭彤丝不含糊。
把规模较大的村庄,按照以秦岭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做好村容村貌建设消灭农村面源污染,对于规模较小开发不便的村落,商洛市进行生态移民搬迁,结合精准扶贫和丹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让群众搬得出,住的进,住的稳,能安居的原则,商洛2015年,全面完成整村推进项目村建设115个,其中丹江流域4个县(区)建设整村推进项目村71个,全年共投入专项财政扶贫资金2613万元。
丹江流经丹凤县竹林关镇,在此丹江最大的支流银花河汇入丹江。竹林关镇党委书记张利华告诉记者,为了保护丹江这一江丹水清澈,竹林关镇集合秦岭最美乡村建设,围绕竹、水、路、街、业、居、景七大元素打造景色优美、宜居休闲集乡村、古镇、水域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往日垃圾遍地的小水沟打柴沟成了休闲观光的亲水景点,在泥石流灾害废墟中奇迹般崛起的桃花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成了竹林关镇的后花园。镇上以桃花谷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为核心,围绕乡村旅游打造竹林关农家乐集群,以休闲度假、饮食产业促进镇域经济发展,让百姓富起来。环境美了,水清了,人富了,竹林关居民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观,更加爱惜这片美丽小镇了”张利华自豪地说为记者介绍着竹林关小镇发生的变化。通过移民搬迁,让偏远地区的居民搬到镇上来,既防止农村面源污染小流域、又让偏远地区居民通过移民安业实现脱贫致富。
竹林关镇只是整个商洛城镇综合整治的一个缩影,2014年商洛制定了《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实施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沿江小流域治理、工业污染防治、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八项措施,加强商洛境内流域水污染防治。
县河是丹江的另一条支流,也是商南县重要河流,流经县城人口密集区。为了防止生活污水、环境卫生对县河污染,商南县建成桑德污水处理厂,对县城污水通过管网输送集中处理,“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大概有八到九吨,占全县污水90%左右,处理后的污水可达标排入县河。”商南县发改局副局长董光波介绍,通过采取建立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小流域治理等措施,以往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臭水河变成了水清河美的商南县城景观河,商南县的整体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为确保丹江水清澈,商洛全面推行重点污染源企业挂牌管理。对全市99家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实行了挂牌管理和一企一策一档管理。出台环境违法“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黑名单”管理罚则与退出机制,对上半年环保大检查发现存在突出环境问题的洛南保丰高铅矿业公司等6家企业作为第一批“黑名单”先进行黄牌警告,限期3个月整改,3个月再整改不到位,就列入“黑名单”向社会进行公示。
为了加大对污染企业震慑力度,商洛市环保局牵头分成7个组对全市环境执法大检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集体约谈、现场交办、限期整改。2015以来对存在环境问题的66家企业进行依法处理,其中市级挂牌督办8家,立案处罚38家,县区政府督办整改22家,实施环境“黑名单”黄牌警告6家,移交公安2家,责成有关县政府关闭小造纸企业5家,对既无国土手续又无环保手续的55家粘土砖厂移交国土部门集中整改。
通过一系列措施,商洛境内丹江、洛河、乾佑河、金钱河、银花河等6大河流20个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标准,商洛市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丹江从商南县出省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
陕南护水有责 水源地保护任重道远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王仲田2015年5月在陕南调研期间对于陕南三市护水工作予以肯定,他说,陕西省特别是陕南三市付出了很大牺牲,关闭了几百家企业,不只是经济上的损失,还有许多人面临失业。付出的代价大,做的贡献巨大,这样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敬佩,陕西人应该引以自豪。
据介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一年以来,随着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规划的实施,加快了城镇环保配套设施建设,解决了一部分沿江、沿河、沿库污水垃圾直排问题,提高了水源区整体的污水垃圾处理率和达标率。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仍存在以下问题:水质安全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断面水质不稳定,汉江、丹江等主要入库河流总氮浓度总体偏高;治污设施还不完善,部分县城和绝大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不到位,垃圾处理填埋方式单一,渗滤液处置普遍不达标;地方财政困难且缺少水污染治理的管理和技术能力,部分环境基础设施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低下,污水垃圾设施运行维护费用难以有效保障;面源污染治理薄弱,水源区面源污染所占比重超过50%;监测体系不适应水源保护要求,缺乏应急监测处置能力等等。
就具体问题而言,在重访水源地过程中,人民网记者发现相比一年前陕西在保护南水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安康市汉滨区汉江沿线早阳镇沿岸居民聚集区汉江沿岸垃圾较多,影响水质,汉滨区有些靠近居住区的小流域河道内垃圾较多,旬阳县旬河以及汉江干流河道采砂情况严重。旬阳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最近几年由于采砂多频繁致使河水比较浑浊,有些采砂沙堆直接堆积到主河道影响河流正常行洪。
陕西省南水北调办主任朱昱告诉记者,陕西在两场(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方面建设资金缺口10个亿,28个县区建成两场运营资金缺口9000万,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方面资金缺口3.7个亿。
在实际走访中,人民网记者了解到,陕南多地在人员配备方面比较薄弱,陕西省南水北调办仅配备一名专职副主任,未配备编制和专职工作人员,工作上依靠省发改委区域处。区域处承担的职责任务重,人员较少,南水北调工作陷入被动应付局面。陕南三市虽均已设立了机构并配备编制,但都是参照省上的做法,依然挂靠于市级发改部门,人员配备比较单薄,多数县区南水北调办只有一名工作人员。
以商洛市为例,水源地保护限制了工业经济发展。为保护水质,对于控制水源涵养区污染源、稀有金属开发项目及造纸、化工产业项目受到严重限制。以2013年为基期测算,每年将减少工业产值超过50亿元,财政减收4—5亿元,每年工业产值将减少220亿元以上。对于面源污染治理增加了农业产业成本,由于严格限制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使用,导致农作物产量明显下降;作为山区市,占农村总人口三分之一的养殖户因划定了禁养区和限制区而放弃养殖;以杂木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受禁伐政策的影响,散种食用菌户基本绝迹,因而农民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人均收入减少1000元左右。
如何保证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良好,处理好水质保护和脱贫致富关系,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 水利厅
11.12.2015 09:46
省档案馆召开馆藏档案解密与开放审核工作第二次会议
3月1日下午,档案局
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在北京召开
2月25日,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召开,档案局
省档案馆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二次交流研讨
2月28日上午,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