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12日正式通水 京津冀豫6000万人受益

10.01.2015  12:15

  据新华社消息,12月12日下午,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间接惠及人口近1亿。

  本报记者日前就这一消息采访了市发改委副主任、市南水北调办主任邓军,他说,我市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承历来高度重视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循环发展理念,围绕“一池清水入库,一泓清水北上”的目标,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截至目前,汉江出陕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国家Ⅱ类地表水标准,水质达标合格率100%,得到中省领导、专家的肯定。采取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天然林保护、汉江绿化和生态修复等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70年代的33.6%提高到现在的65%。加快生态移民,规划建设了768个集中安置小区,已累计搬迁9.7万户、37万人。同时通过开展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巩固成果,投资18.6亿元建成21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日处理污水和垃圾能力分别达到16.2万吨、3600吨。累计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300多家,实施26个矿山尾矿治理、54个工业污染治理和145个节能技改项目,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

  针对后续保护问题,邓军表示:我市将坚决惩治环境违法行为,正在就10个方面整治重点开展汉江水质保护专项行动,并以“飞地经济、三区两园”和循环产业体系建设为引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开展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同时将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健全责任制度,强化工作考核,努力构建联席会议、“河长制”、交流协作等长效机制,坚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