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商急功近利质量存瑕疵智能手机沦为"快消品"

01.12.2016  00:02

  在厂商的狂轰滥炸下,智能手机几乎已沦为“快消品”。但与此同时,厂商的急功近利也带来了产品质量存在瑕疵、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等不足。专家表示,面对诸多行业乱象,各大手机厂商仍需增强技术创新实力,避免粗制滥造。

  每天近3款手机上市快速迭代难掩市场泡沫

  随着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智能手机正沦为“快消品”,一些厂商也日益急功近利,在不经意间埋下祸端。

  为和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iphone7抢夺上市先机,今年8月初,三星在全球率先发布了新旗舰手机Galaxy Note7,然而没想到Note7正式上市后不久,陆续出现多起手机爆炸事故。三星随后被迫宣布在全球停售Note7,并采取全面召回措施。据瑞士银行分析师预测,如果三星从此停售Note7, 将总计折损1900万台的手机销量,并给这家公司造成近170亿美元的营收损失。

  截至目前,三星尚未对外公布造成Note7多起爆炸的最终原因。

  在手机质量安全方面,苹果公司也无法置身事外。去年8月,苹果在其官网曾公布了一项关于苹果iPhone 6 Plus的召回计划,涉及机型基本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之间售出。召回的原因是这批手机的后置相机镜头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导致拍出来的照片模糊。

  不只是国外品牌,国产手机企业同样存在急功近利、浮躁跟风的现象。对消费者来说,国产手机一大乱象在于厂商、品牌众多,手机质量参差不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市的智能手机新机型多达274款,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款新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市。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自今年以来,国产手机厂商魅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接连发布了11款手机,平均不到一个月发布一款。魅族的这一举动在业界引发不小争议。为此,魅族科技副总裁李楠日前也表示这“是失误”,公司今年的产品节奏和战略不够聚焦,公司已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仅京东商城在售的千元机即达百款以上,呈百家争鸣之势,然而这其中能在市场上一枝独秀的代表机型极少。究其原因,受成本限制,厂家很少在千元机的设计制造上投入大量精力。

  大批功能相似、品牌各异的国产智能手机常常使消费者无所适从,手机的产品质量问题也屡屡引发用户抱怨和投诉。除此之外,当前国内的手机服务质量同样难令消费者满意。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今年9月份发布的2016手机产品和服务质量情况通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对当前的手机服务质量不满意。

  行业普遍创新不足市场增长面临“天花板

  在经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增速逐步放缓。在此形势下,各大手机厂商希望通过迅速推出新品来抢占市场,快速迭代由此成为大家争相推崇的竞争模式。

  以三星为例,正是为了和苹果iphone7抢占先机,却意外引发了举世关注的Note7爆炸门事件。对此,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以三星的技术实力和检测能力,只要研发时间充裕,肯定不会发生手机爆炸这种事故,真正导致Note7爆炸的罪魁祸首是产品仓促上市带来的流程精简。

  自2008年开始,随着苹果引领的智能手机浪潮兴起,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迎来高速增长,但从2015年开始,智能手机逐步进入换机期,增速下降趋势已经确立。而全球智能手机龙头苹果同样陷入增长停滞。10月26日,苹果发布的2016财年第四财季业绩显示,公司第四财季营收为468.52亿美元,同比下滑9%;净利润为90.14亿美元,同比下滑19%。其中,大中华区营收为87.85亿美元,同比下滑30%。

  摩根士丹利不久前发布的报告预言,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恐会触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asmine Lu称,中国智能手机前四大品牌小米、华为、Oppo、vivo当前成长快速,不过未来智能手机市场份额难以继续拉高,产业2017年或将面临成长“天花板”。

  面对不断压缩的利润空间,智能手机行业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处境:国内大部分厂商仅仅完成了手机的设计、制造、组装、销售与售后等环节,主要芯片等原件与操作系统仍然垄断在国外厂商手中,而大打价格战更是令智能手机市场陷入泥潭。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国内智能手机行业普遍缺乏创新,没有新的技术拉动用户需求,结果导致市面上的手机看起来都大同小异。

  易观智库认为,阻碍当前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是智能手机产品本身已缺乏新意。目前,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各大厂商的产品更新周期都在缩短,快速迭代虽然在同一品牌内能带来技术提升,但在品牌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则很难见到差异化创新,这导致产品竞争趋同。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近日撰文指出,今年第三季度,OPPO和vivo凭借营销上的成功,首度成为中国市场的冠亚军。为什么在今天,仍然会出现OPPO式的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智能手机革命性技术进步的停滞。过去五年,智能手机的爆发式增长,主要是技术持续迭代的结果,从面板、芯片到电池,从摄像镜头到桌面应用,一次次的技术创新推动了市场繁荣。然而2015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变革。当一个品类度过了技术驱动期后,其竞争的核心将直接降为渠道能力。

  行业仍待技术驱动企业犹需精耕细作

  智能手机产业正迎来惨烈洗牌。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2014年中国手机厂商有445家,2015年只剩下309家,一年减少了136家,很多手机厂商因为经营不善而退出了市场。

  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今年7月份曾发布《致华为终端所有同事的一封信》,他在信中指出,中国手机市场洗牌正逐步走向白热化,很多创业型互联网公司仍奢望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但预计绝大部分中国手机企业都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淘汰。

  面对当前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此起彼伏的价格战、营销战,有专家表示,创新技术和产品品质依然是吸引用户的关键要素。据艾媒咨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购买智能手机时,有75.2%的用户最关注的是内存、像素、屏幕尺寸、操作系统、电池续航等性能。

  全球知名IT研究和顾问咨询公司IDC中国认为,全球手机销量放缓,局势趋于稳定,意味着竞争越发激烈,增长将更加困难。谁能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谁才更具有竞争力。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之所以能在市场站稳,重视技术创新和对市场的了解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研究机构看来,加大研发力度,提升创新能力是增强国产手机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中国智能手机厂商一般都是采用高通、联发科或英伟达的硬件方案,这使得国产手机的产能不得不受制于上游硬件厂商。因此,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提升自身产业链配套能力将成为未来占领市场先机的重要一环。

  对于国内智能手机产业的未来,吴晓波仍坚定地相信,目前智能手机只是进入到了一个短暂的苦闷期,它的明天仍然——而且必然属于新的技术迭代能力,也许是人工智能,也许是语音或体感技术,也许是材料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