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12月28日: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张社年:力助三秦大地文化充满活力

29.12.2015  10:13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张社年:
力助三秦大地文化充满活力
本报记者 胡兆燕 通讯员 薛建刚
中国财经报 2015-12-28

陕西是一个文化大省,历史文化丰厚,革命文化影响深远,民俗文化特色鲜明,现代文化前景广阔,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一组数字真切地诠释出公共财政推动文化建设飞跃发展的动力作用。过去的五年间,陕西省财政文化支出年均增长14%左右,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水平,2015年全省财政用于文化的投入预计超过93亿元,为陕西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在财政投入的保障下,陕西文化活力不断显现。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张社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陕西省财政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保障重点之一,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文化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力推进。

张社年介绍,各级财政部门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四方面工作举措,在加快文化建设政策上不断获得突破。

一是建立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十二五”以来,省财政把文化建设作为保障重点之一,出台了“各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用于文化建设不低于2%,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等投入政策,各级财政积极落实,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支出预计达到440亿元,是“十一五”的2.75倍,年均增长14%左右,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增长水平,为全省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助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政策保障和资金扶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牵头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并以省政府名义印发执行,出台了29条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顺利完成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陕西省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

据统计,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1年的37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4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015年预计达到5%,文化产业逐步成为重要支柱性产业。

三是大力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陕西文化遗产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陕西以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为目标,以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统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省级文博单位门票收入,每年投入10余亿元,支持建设秦始皇陵、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保护汉长安城、统万成遗址、延安革命旧址、党家村传统古村落等重要文化遗产;开发建设照金红色旅游小镇、延安枣园红色文化广场,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专题陈列;大雁塔等7处文化遗产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神木石峁遗址考古等3项等获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唐代壁画珍品展等一批陈列获得全国十大精品陈列。据统计,目前陕西省每年平均接待2000万人次参观,提升了陕西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全面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按照“重在建设、好在管理、贵在使用”的思路,省财政主动承担运转经费,积极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发挥好服务功能,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后,从2011年起,推动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在2014年国家实施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省财政拿出资金5000余万元,在全国率先实施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开放,启动建设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并向群众免费开放,实现乡镇社区体育器材配送全覆盖,前去健身锻炼的群众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至此,陕西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现了全覆盖,广大群众“零门槛”进入,很好地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陕西艺术幼儿园新学期伊始全员开展内控培训
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工作安排,财政厅
旬邑县开展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工作
为完整地反映我县政府资产、负债、收支等财务状况,财政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