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用文化传扬陕西 释放文学的陕西力量
导读: 从柳青、王汶石、杜鹏程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一代代文学家共同筑起了“文学陕军”的丰碑。
走出去:用文化传扬陕西
从柳青、王汶石、杜鹏程到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一代代文学家共同筑起了“文学陕军”的丰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学陕军再出发”的号角响彻三秦大地,“文学陕军”的羽翼愈发丰满,古老悠久的“秦风秦韵”飞跃秦岭,意气风发地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近年来,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协为陕西文学铺路架桥,文学陕军一次次“走出去”,新梯队新阵容集体亮相,陕西文学创作成果集中展示。在全国文学视野下,对陕西文学进行考量,听取国家层面及全国文学界、批评界里对陕西文学的评说,从中寻找陕西文学的新突破、新思路和新举措。“走出去”的陕西文学,向世人展示了陕西文化重镇的风采,更是以文化之笔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陕西长卷。
从西安到北京 “走出去”的文学陕军
文化走出去,文学必定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文学陕军”,面对新挑战新机遇,如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个举措诞生了——让陕西文学“走出去”,在全国文学视野下,对陕西文学进行考量。而这个走出去的首选之地,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
2013年12月初,“文学陕军再出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的召开,再次吹响了陕西文学“走出去”的集结号。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蒋惠莉、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京陕两地评论家、作家雷达、陈晓明、张陵、白烨、程光炜、张清华、高建群、叶广芩、莫伸、红柯等出席了此次会议。“文学陕军再出发”学术研讨会是新时期文学三十五年来,陕西面向全国对当代和当下陕西小说创作与作家队伍进行集中研讨的一次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知名评论家和作家畅所欲言,在总结陕西文坛的地域特色与这三十五年辉煌成就的同时,也站在全国文学视野下剖析了文学陕军实现更高时代新突破的思路和措施,对文学陕军如何再造辉煌建言献策。这次研讨会,让国家层面及全国文学界、批评界看到了陕西文学的现状,了解了陕西文学的新发展,给了陕西文学界巨大的鼓舞。
2014年10月15日,由鲁迅文学院、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陕军新梯队”小说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出席会议并讲话。刘庆邦、白烨、雷达等国内知名的评论家、作家共同为文学陕军新梯队的小说创作把脉问诊、出谋划策。鲁迅文学院、省作协负责同志以及王妹英、寇挥、周暄璞、贝西西、王宏哲、张炜炜、范怀智、杨则纬等8位陕西青年作家,认真聆听了国内著名作家、评论家的专业指导。文学陕军新梯队新阵容集体亮相,为续写陕西文学的新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4年12月1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陕西省作协主办的“文学陕军诗歌创作座谈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景俊海出席会议并讲话。秦巴子、伊沙、李小洛等16位陕西中青年诗人听取了京、津评论家对陕西诗歌创作的讨论与建议。座谈会的成功召开,为陕西省诗歌优秀人才走向更加宽阔的舞台,努力开创陕西文学发展新境界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为陕西省诗歌优秀人才用诗歌的方式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诗作,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之中,以优秀作品凝聚正能量,感召群众,引领风尚作出指引。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陕西作家、陕西作品走出陕西,开始向外发出声音。陕西作家莫伸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一号文件》、张雅文《百年钟声——香港沉思录》、韩晓英长篇小说《都市挣扎》、邢小俊的散文《觅渡》等作品的研讨会相继在北京召开。陕西文学的新现状,陕西文学的新声音一次次在北京的上空唱响。
“走出去”释放文学的陕西力量
两年来,陕西文学坚持着不断地走出去。“文学陕军再出发”学术研讨会是开端,让陕西文学走到了全国层面,发出了信号,听到了来自各个层面整体的评价。紧接着便是具体创作方面的研讨,“文学陕军新梯队小说研讨会”、“文学陕军诗歌创作座谈会”和“小说评论创刊三十年座谈会”,转向更深入地创作研讨和听取意见。从整体发展到具体创作,通过“走出去”这种形式,陕西文学在全国文学视野下,一次次进行着考量,寻求新的发展。
曾经,外界对陕西文学有着这样一种质疑:陕西文学有着辉煌的过去,但这些年听到的声音不多,看不到新梯队。这种质疑让陕西文学必须“走出去”。多年积累,陕西文学已充分具备了走出去的实力和必然性,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迫切性。通过“走出去”,证明了陕西的文学没有断代,各个门类都非常活跃。“走出去”促进了陕西文学的交流、陕西文化的交流形成新合力,缩短了陕西文学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学这片沃土上的成长时间,使陕西文学产生出更积极、更深远的影响,提升文学陕军的综合实力。
谈到陕西文学“走出去”,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蒋惠莉说:“除了有着辉煌的过去,陕西文学现在有很多新人,小说、诗歌、散文实力都很强。但是我们宣传不够,新梯队的展示不够,往往人家看不到。我们同时拥有着历史的辉煌和当代的辉煌,现在的陕西文学,有队伍也有创作。但是正如总书记说的,有高原,但是缺高峰,特别是缺少脍炙人口有影响力的新一代精品力作,也缺少在全国叫得响的中青年的文学陕军的领军人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走出去’,把新人新梯队新作推出去,展示我们的阵容和实力,展示陕西文学的活跃与发展。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地‘走出去’。现在是走到北京,将来我们可能还要走到更发达、文学更活跃的地区,作一些交流活动,拓宽视野。不仅‘走出去’,我们也在不断地‘请进来’。如果总是停留在自己的陕西视野之中,那就没有发展。我们还会把‘走出去’坚持下去。陕西文学有条件、有能力‘走出去’。”
为文化精品“走出去”铺路搭桥
文化在交流中繁荣,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只有在交流中才能获得茁壮的生命延续,切记某一区域内的故步自封、近亲繁殖。陕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黄帝葬于桥山、炎帝兴于姜水,后稷启农耕、仓颉造汉字,司马迁著史家绝唱、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周秦汉唐等13王朝定都于此……历史一次次在这里烙下深深的印记,也留给世人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文化,已经成为陕西发展与对外交往的名片。陕西要做好“文化强省”建设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好悠久的历史文化、辉煌的革命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以及开放包容的现代文化,创作一批在全国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目前陕西省文化产业已涵盖了国家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的所有方面,主要包括图书报刊、出版印刷和发行、文化艺术及演出、广播影视、网络文化、文物博览等等。其中不少产业门类特色突出、潜力巨大,在全国居于重要位置或领先水平,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多个领域、多项文化精品都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了陕西文化品牌,续写着陕西文化的成就与辉煌,为文化陕西发展繁荣开拓出广阔的新局面。实践着陕西文化“走出去”。
陕西文学在“走出去”的路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文学走出去的实践证明,富于远见的思路同时需要优质的平台。只有具备这种思路并做好铺桥搭路的工作,才能让陕西文化真正“走出去”,用“软实力”带动陕西的发展。陕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为精品文化铺路搭桥,让那些能够代表陕西文化的精品力作走出陕西,在交流中繁荣,让陕西文化“走出去”,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陕西新的风貌,用文化传扬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