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十强县”人均GDP超10万元 陕北地区占5席

16.06.2015  11:16

  我省县域经济总量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3.5%,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昨日,省统计局发布了全省2014年县域经济监测结果。从数据上来看,2014年,我省有8个县GDP超过了200亿元,而西安雁塔区则超过了千亿元,位列五强区首位。

   雁塔区位列五强区首位

  县域数据:2014年,全省县域实现GDP9460.05亿元,比上年增长10.1%,高出全省增速0.4个百分点。县域GDP占全省经济总量53.5%,县均GDP113.98亿元,增加8.06亿元,有8个县超过了200亿元;2014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考评“十强县”为,府谷县、神木县、靖边县、高陵县、吴起县、韩城市、彬县、志丹县、凤县、兴平市。“五强区”为雁塔区、未央区、莲湖区、碑林区、秦都区。

  连续十年的考评中,“十强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占整个县域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2014年只有全省县域的13%人口的“十强县”,实现GDP3265.68亿元,占全省县域的34.5%。县均GDP达到326.57亿元,比上年增加14.22亿元。2014年“五强区”实现GDP3310.61亿元,占全省城区的40.5%,平均GDP662.12亿元,增加68.61亿元。

  西安亮点:西安雁塔区经济增速、效益持续提高,2014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7.06亿元,增长13.6%,经济贡献突出。碑林区调节构促转型,经济提升快,2014三产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79.9%,增速达10.7%,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2014年全区人均GDP94956元,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十强县”人均GDP超10万元

  县域数据:2014年县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9801元,较上年提高2717元,经济质量明显提升。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工资性收入、务工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4年83个县(市)平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18元,较上年增加2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30元,增加986元,有20个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有24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2014年县域城乡收入比3.01,比上年下降0.04。2014年“十强县”人均GDP1055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846元。

  西安亮点:在经济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县域社会保障水平也在稳步提升。特别是西安高陵县在城乡统筹一体化进程中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保证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2014年新农合筹资水平提高到430元/人年,农民个人筹资的80元由县财政全部承担,实现了全县农民免费参合全覆盖,参合率达到100%。

   全国百强县我省仅占三席

  虽然我省县域经济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在全国百强县中我省仅占三席。在昨日省统计局发布的监测报告中显示,当前,我们的县域经济结构、经济质量还有待优化和改善。

  统计数据显示,我省63%的人口在县域,而县域GDP只占到全省53.5%,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到44.8%,县域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占30.6%,地方财政收入仅为全省22.9%,与经济总量不匹配。此外,我省县域综合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在全国百强榜单中,我省只占据3席:神木县、府谷县、吴起县。此外,各区域、县域经济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全省三大区域综合实力、资源禀赋差异悬殊,2014年度十强县分布显示,陕北关中各5县入围,陕南依旧缺位,经济明显落后陕北关中地区。县域之间,经济基础好、资源丰富的县较为富余,财政资金雄厚,经济基础较差,资源匮乏的县,财力紧张,两极分化严重。2014年经济总量最高、最低值相差14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相差近两倍。

  针对目前存在问题,统计部门建议应该进一步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县域经济首先是一种特色经济。陕北、陕南、关中三大区域,优势特色各异,在发展县域经济中,要结合各自实际,走好差异化发展之路,发挥区位优势,按照一县一业要求,落实产业定位,做出各自特色,打造地方特色的县域经济。与此同时,还应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做大做强农副产品深加工,这也是我省的短板,要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带动辐射力广的龙头企业,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通过龙头企业把一、二、三产业连接起来,形成大的产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