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依靠“四优四化四制”破解村级组织建设难题
这种新气象缘何跟调研中反映的村级组织普遍存在的支部书记能力不强、党员日常管理松散、党员队伍素质偏低、支委作用发挥不好、村干部报酬待遇低、违纪违法问题较多和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工作不实等突出问题,形成鲜明的对比呢?
出现的这种新变化,缘自石泉结合中央关于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结合县情实际,结合镇村实际存在的问题,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总结推行的以“四优”为重点,“四化”为要求,以“四制”为保障的创新和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做法所取的,而且这种创新做法带来的正面影响正在基层逐步放大。
该县的做法是:坚持书记抓、抓书记。落实县、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的领导、管理、主体责任,要求把创新和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当成基层党建的“一号工程”、县镇村一把手的“帽子工程”对待,要求各级重视起来,将此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并依靠领导优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聚合资源优势全力推进工作落实。
坚持“优人、优责、优绩、优酬”“四优”原则,优化村支部书记干事兴业的环境。优人即按“四化”要求选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村支部书记(参照镇干部管理模式,实行专职专岗考核管理),一方面结合镇村改革和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用好现任符合条件且表现优良、业绩突出的村支部书记;一方面,从60周年以下,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致富能手、产业大户、复退军人、务工经商人员、创业成功人士,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符合“四化”标准的村支部书记;另一方面,重点选派后备干部驻村,要求驻村干部兼任贫困村和基层组织薄弱村的支部第一书记。总之,用三种形式解决好村级带头人的问题。优责,就是健全“四项”制度,即村党支部书记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村党支部委员绩效考核制度、农村党员民主评议制度、镇党委书记抓村级党组织建设工作责任制度,新制度中的19条硬性规定通过明确细化责任划分、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倒逼传递传导压力,让党委书记、支部书记、支委委员、党员利益共享责任共担形成有机整体,从而保证达到同频共振、共谋创新、共抓落实。优绩,要求村支部书记尽职尽责,能够出色完成以下全年工作目标考核任务:即支委领导能力增强,抓村上发展有力;支委班子团结和谐,能够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依规办事;科学、有效管理党员,达到“党员学习有组织、政策法规能掌握,党员双带有安排、模范作用能体现,党员权利有保障、主体作用能发挥,困难党员有帮扶、组织关怀能到位,流动党员有联系、组织生活能正常”“五有五能”要求等。优酬,即建立村支部书记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增加财力投入保障推行村干部年薪制。明确了人口在1500人以上的村,支部书记年薪不低于2.5万元;人口在1000—1500人的村,支部书记年薪不低于2万元;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村,支部书记年薪不低于1.5万元的年薪发放标准。同时,通过评优树模、推荐报名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享受副科级干部经济待遇等,期望通过提高报酬待遇留住能干人。
坚持有的放矢,矢志不移,奋力向“四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目标冲刺。在探索并试行成功的基础上,该县更加坚定了大打攻坚战的信心,决定采取书记尽全责抓,部门单位协力坚持抓,决心用三年时间,把全县村级党组织建设成“带头人强、队伍素质强、服务能力强、机制保障强”“四强”型的党在基层的坚强战斗堡垒,并以丰硕的党建成果向上级向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